本报记者 孔繁亮 通讯员 张吉生 张宝昌
2021年11月4日,山东省首笔大田托管“粮食规模种植贷”落地我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这标志着该镇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开启了新征程。
该镇通过政策引导、干部主导、压力传导等方式,全力实施“党委统领、政府搭台、民企唱戏、村户受益”工作模式,在全镇掀起“网格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的热潮,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地流转、大田托管经验,真正让土地“活”起来、集体“富”起来、乡村“兴”起来。全镇流转土地已达8000亩,当年新增村级集体积累近8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完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7个,计划今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增加大田托管1.5万亩,全镇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
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有效调动激发出基层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释放“头雁效应”和创业激情,就能把群众创造性地宣传发动、凝聚组织起来。
“网格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就是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把生产资料聚合起来,通过共同发展切实让村民尝到致富、集体增收的甜头。”石桥子镇西院社区大店子村网格党支部书记李金刚介绍。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以及群众的能动性结合在一起,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仿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监督。最终通过加快“村社一体化”互融共建发展,让群众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利益。石桥子镇通过外引内联,先后引进了后稷农业、水发农业集团等公司参与大田托管,进行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网格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负责从农民手中统一流转土地,比群众之间相互流转平均每亩的价格提高了200—300元。农民除获得土地租金外,还能到托管的园区田地里打工,或是从事二、三产业打零工赚取其他的劳务收益,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去年,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7亩地流转给了社区国兴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费比往年高出了200多元,地自己种也挣不了多少钱,也没时间打理,正好有大田托管政策,我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这样自己既省心还能再去打工挣份收入。”石桥子镇西院社区孙家楼子网格孙衍峰说。
在流转过程中,他们强化全程监管。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及时协调指导,合理确定流转价格、流转期限,规范流转程序,签订流转合同,真正做到了土地流转程序、合同、行为“三个规范”,有效避免了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我们拿到的土地都是村里统一流转出来的,不用费心前期改造,也不用担心有土地纠纷,拿到地就能直接经营,非常省心。”山东水发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明礼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在石桥子镇伴倒井子社区都吉台村及周边村庄流转土地1600多亩,统一进行现代化农业设施改造,实行水肥一体化种植优质高产粮食品种。
整合资源,促进集体增收。村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帮助托管公司进行土地流转,从中获得每年100元/亩流转服务费,保证村级集体每年有固定收入。2021年,有9个村庄通过土地流转新增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发展,要发展农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的道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资源组合起来,既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也能把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更好地为群众开展服务”,石桥子镇近戈庄社区党委书记朱建军说。
土地成片流转整理后,打破村庄与村庄、社区与社区的土地界线,有效整合废弃的生产路、沟、地堑等零碎闲置土地资源,能新增5%—10%的集体土地,为集体经济增收奠定基础。
土地流转不仅通过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而且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心投入就业创业。各村网格结合各自基础条件,通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吸纳安置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镇100个村网格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村级网格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由“弱”到“强”,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村干部重新找回了话语权。群众由“散”到“聚”,合作社把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农业由“分”到“合”,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农民和集体双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大田托管公司工作人员在查看麦苗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