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亚丽 通讯员 管培兰
明亮的无影灯,整洁的手术床,摆放整齐的仪器设备……手术室,一个不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会让人不由紧张的地方。而这里,也确实时刻上演着“惊心动魄”,开开合合的手术室门如同一根弦,一头拉扯着患者家属的担忧,另一头则是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24小时开机,全员随叫随到,加班加点是常态,但温情呵护不缺席。”市人民医院手术科护士长张晓燕这样总结“手术室护士”这份工作。早上7点20分,距离上班时间还有40分钟,市人民医院手术室里的护士们早已身着绿色消毒服,头戴蓝色手术帽,处于战备状态。“常规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突发的急诊等等,都是我们这一天要应对的。”毋庸置疑,手术室的护士们几乎是全院最早到医院的,张晓燕介绍,为了确保手术病人准时开台,她们要提前到岗做好准备工作。事实也如同张晓燕所讲,这提前的40分钟,真的只是准备工作,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忙碌。顾不上吃饭,也没有时间喝水。
“倒一杯热水,都凉透了,也没顾得喝一口,有时候是真来不及,有时候就直接给忙忘了。”张晓燕笑着说。手术室是没有“点”的科室,肠胃病几乎在手术室每个护士身上都能找到。在市人民医院,可同时进行12台手术,平均每天要进行50多台手术,涵盖了胸心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全院所有外科手术,包括心脏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关节置换手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等这些大手术,每年手术量高达一万三千例。这里的每一个护士就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一方天地里,与大夫一同接力生命。“忙起来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很正常,有几个护士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刚刚才下手术,这会正吃着午饭。”看了一下时间,她们的午饭时间是下午四点半。
“相对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这些择期手术的累还真不算什么!”张晓燕这样说。年前的一天,手术室绿色通道同时收治三位严重外伤大出血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护士长立即安排急诊手术间,以最快的速度调配参加手术人员。院长同时联系多学科会诊;护士长联系血库配血;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物品;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采血,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医生迅速刷手上台进行止血……救命的红细胞和血浆及时输入病人体内,病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抢救病人的时候,所有人都精神高度紧张,这时候工作强度是最高的,也是最辛苦的时候。可是当你看到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候,身体的疲惫就会被内心的成就感取而代之。”
在手术室里,手术一台接着一台,工作紧张而忙碌,从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到手术器械的清点传递,再到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护士们展示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尽管已经精疲力尽,但脸上却难以寻到丝毫的疲惫。张晓燕说,“每一位患者来到手术室,都很紧张,我们除了用专业的技术说话外,能让患者感受到一丝温暖是最好了。”
“在这里,特别感谢张晓燕护士长和她的团队。”这是一封手写信,来自一位孕有双胞胎的产妇的家属。该产妇有胎盘剥离现象,可能会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关键时刻,市人民医院对其进行剖宫产,最终平安产下两名男婴。
用心,用情。张晓燕和她的护理团队做到了,患者们在这个无菌世界里,因为她们一句句亲切的称呼,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服务而减轻了焦虑,守护了“新生”,这封手写的感谢信便是医患信任的缩影。用心付出,终有收获。在“潍坊市医院感染管理技能竞赛”中,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荣获院感专业组一等奖,代表潍坊卫计局参加“山东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技能竞赛”中,获“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青大医疗集团《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操作》比赛中斩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的好成绩。科室连续多年评为医院先进科室、感染管理优秀科室。期间,张晓燕派多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共有五名护士取得国家级手术室专科护士证。
手术室不大,只有12个手术间。但它又很大,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每天能走出两万多步的距离。匆匆的脚步,凌晨的奔跑是常态,但不管多累多辛苦,张晓燕和她的护理团队始终用温暖撑起一片天。张晓燕守在手术室已经有二十二年的时间了,她说这二十二年,很平凡,很神圣。“每次救治患者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情感,才让我们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坚守一线。”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