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做好残疾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市残联自2018年实施“阳光关爱行动”以来,对在训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课堂培训指导,为残疾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建立工作机制,保障阳光关爱行动良性发展。为加快“阳光关爱行动”品牌的推进,市残联依托康复机构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有利于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制度化保障“阳光关爱行动”能够长效发展,市残联对残疾儿童按照每年2.5万元和1.5万元的标准补助康复训练机构,保障各类残疾儿童能安心接受康复训练,以推进“阳光关爱行动”品牌制度长效发展。建立系统培训机制。运用不同形式课程教授残疾儿童,通过生动活泼的色彩、节奏欢快的音乐以及丰富的体育活动激发残疾儿童内心情感,打造“彩虹课堂”,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在“彩虹课堂”新增传统美德教育,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期间开展系列“孝心传统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残疾儿童书画培训班,拓展他们的抽象及物象思维,让孩子们通过体验和亲自动手创作的方式,感知艺术、展现风貌,凸显出残疾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建立家长课堂机制。持续开展“家长课堂”,通过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和技能培训,为残疾儿童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奠定了基础,今年来,累计开展家长课堂30余次。建立互动成长机制。为了让残疾儿童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促进残疾儿童的互动成长,市残联组织定点机构在训残疾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通过义卖的形式,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新时代的文明少年。
形成品牌效应,完善阳光关爱行动服务体系。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阳光关爱行动”品牌向社会延伸,依托各类康复机构形成常态化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建立抢救性康复训练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医疗、心理引导、辅助器具、训练指导等方式恢复残疾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有1000多人次残疾儿童享受政策。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体系。采用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帮助残疾人申请辅助器具,强化市镇社区三级管理服务、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并提供评估转介、适配、展示、体验、使用指导等服务。今年以来,已为89名残疾儿童提供辅助器具,为4名听力残疾儿童申请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为5名残疾儿童申请肢体矫治救助项目。建立“机构+社区+家庭”服务体系。对在康复机构训练已超过两年以上的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和超过四年的脑瘫、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采用康复训练机构、社区和家庭三级联动救助模式,以每人0.5万元的标准进行康复救助,自2018年以来已惠及残疾儿童149人次。
强化宣传引导,推动阳光关爱行动深入人心。为增强“阳光关爱行动”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实惠,市残联依托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残疾儿童家长能够充分感受到市残联对残疾儿童的深切关爱。宣传品牌成果。通过报纸、电视开设专栏宣传“阳光关爱行动”救助政策,特别是结合辅助器具供应、重点宣传受益儿童的身体变化和思想品德教育成效。宣传惠残政策。印制惠残服务手册和惠残政策宣传清单,依托各镇街区残联随证发放,让残疾儿童家长在领证时就全面了解相关惠残政策,确保惠残政策落实到位,让“阳光关爱品牌”深入人心。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加大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市政协委员、妇联妈妈团、日出东方慈善义工团、博爱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组织纷纷为残疾儿童提供捐助,累计捐助物资价值5.64万余元。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