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华为社区群众接种
见到管清华是在建国社区疫苗接种点。白色的工作服,蓝色的口罩,戴一副窄框黑边眼镜———远远看去,穿梭于不同服务区的她显得忙碌而干练。
等她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坐在记者面前时,好像战士暂时脱下了铠甲。她笑着跟采访人员打招呼,眉眼弯弯中透出亲切与温婉,只是隐隐的黑眼圈与沙哑的声音还是暴露了她的疲惫。
“亲爱的战友们,辛苦了!”
“我是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从事防疫工作12年余的防疫老兵。”管清华的话听得出她心底的骄傲与坚持。初心所在,职责所在,抗疫之初她便主动请缨,从事过预检分诊、重点人群流调、高速路口执勤、外来人员隔离宾馆值班、复工复学、高三复学驻校等各种岗位。接种新冠疫苗之初,她未雨绸缪先行开展培训,帮助临时调配人员快速入手接种工作。她还利用有限的晚休时间整理培训资料制作课件,两次为全市接种人员培训授课,讲解金苗系统客户端的使用方法及接种过程中各类注意事项。
“管科长一个人负责新华社区、建国社区、密州卫生院三个接种点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设在疾控中心、密州卫生院两个儿童接种门诊的正常运行。”市卫健局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
“最初我们在儿童接种门诊接种新冠疫苗,后来设立3个临时接种点。从考察选址到逐项物资配备落地,从与各级沟通到人员配备,从场地、流程设置到硬件安装、开诊运行,接种任务重,指标要求日清、隔日清……那段时间每一天都是从清晨到深夜。”管清华笑着说,“当时儿童门诊除去常规接种,还要新开展2周岁以下儿童国产13价肺炎免费接种工作、18周岁以下流脑查漏补种工作,工作强度非常大。”
作为负责人,管清华必须战胜自己的疲惫,唤醒大家的斗志。在新冠接种专群里,每天便有了她鼓励的言语:“亲爱的战友们,辛苦了!”朴素的话语让所有参与人员都明白肩上的重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大家全力以赴,一次次刷新着日接种记录,日最高接种量达到5764剂次——一针一针悄然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我的号码是公众号码。”
“抱歉,我接下手机。”采访当中,管清华的手机屡屡作响,内容五花八门。有询问新冠疫苗接种事宜的,有询问儿童疫苗补种的,有上下级各种事务协调的,有接种反应处置的……,难得她不愠不火,一一耐心解答。
“从早上六、七点开始,电话就这样。”管清华苦笑着说,“我连给孩子做顿饭都做不明白。我爸妈都批评我,嫌把孩子带得瘦脱相了。”
为方便群众,三个临时接种点公布的联系人都是管清华。她的手机成了24小时咨询热线。接种之初,有个外省工人在外接种第一针,找不到地方接种第二针时找到了她,她安排时间亲自接种。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打来电话,说父母在北京接种了第一针,要回老家,想让她帮忙接种第二针。她做好详细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老人接种……一件件平常小事循环往复,一次次的耐心细致让接种工作有了更多的爱心和温度。
她的手提包换成了背包,笔记本、充电宝、隔离衣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干到哪里。三个多月以来,她身兼数职:协调、接种、登记、系统维护、上报数据,司机忙不过来时,还要充当司机接送疫苗。在接种点信息系统扩容和高峰大流量接种期间,她曾连续数日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实在困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接着干。因为不能按时吃饭,管清华十二指肠溃疡发作,一边吃药治疗一边工作不停。有时身体实在坚持不住,才将手机静音睡上一两个小时,醒来接着工作。
亏欠了孩子
管清华喜欢孩子。往常给小孩子接种的时候,有点空闲经常抱着小宝宝们亲近,用她的话说“真是身上不缺泡尿”。因为对孩子的喜爱,她想方设法提升家长对接种工作的认识,创新开设家长课堂,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受到广大家长的肯定和欢迎。“以前走在路上经常会有人上来打招呼,说是我给孩子接种的,或者是给我打电话咨询过的,那个时候心情会特别好。”
而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管清华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被挤压到极限,终于有一回,她崩溃了。
“早上8点多,儿子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不吃饭,嚎啕大哭说‘我想妈妈了’。”管清华又红了眼圈,“当时我眼泪就出来了,孩子好多天没见到我了。电话里我嘱咐他好好吃饭,保证晚上早回家陪他玩一会儿。挂断电话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女儿今年中考,我也顾不上。中考前一天早上,女儿小心翼翼地抱着我:‘妈妈,我很紧张,晚上能早回来陪陪我吗?’……”
管清华说不下去了。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身体的透支,管清华从来不叫苦。但是牵扯到孩子,为人母的天性却让她无比愧疚。接种工作任重道远,她与密州街道近百名白衣战士夜以继日默默坚守,舍小家顾大家,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而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