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王辩

王辩

2021-05-21 10:56:57 来源:诸城新闻网
王辩

  王辩(1906-1987),女,字慧琴,又名黄秀珍,1906年出生于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系王翔千的大女儿。1913年入相州国民学校读书。1917年春,随父亲王翔千到济南,同年秋,插入济南西巷张印千老先生创办的竞进女学读书,1919年冬毕业。1920年夏,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毕业。受其父亲和王尽美等人影响,她思想进步,追求真理。1921年9月,她参加了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在济南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时,她在学校里秘密成立读书会,组织同学有计划地学习革命理论。 
  1923年11月,王辩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宣传工作。1924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山东省第一位女团员、女共产党员。尔后,根据中共三大决议精神,在济南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并参加了国民党济南市党部的领导工作,还担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为促进山东的国共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辩是山东青年团组织和妇女团体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她先后担任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兼学生委员、“消寒社”和“山东济南妇女协进会”负责人、“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执行委员、青年团济南地委书记等职。期间,她积极参加并领导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示威游行,贴标语、喊口号、上街头演讲,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激昂慷慨的群众运动。1925年,王辩在济南女师毕业后,到济南竞进女学任教员。她经常深入鲁丰纱厂开展工运和妇运工作。“五卅”惨案后,她积极发动团员、青年开展募捐、集会、游行等后援活动。不久,王辩被调往上海团市委做妇女工作。 
  1925年11月,王辩受党的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邓小平同班。在苏联期间,她和著名共产党人张闻天、邓小平、左权、朱瑞等一起刻苦学习马列主义,亲身体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崭新生活,亲耳聆听斯大林、蔡特金等著名革命领袖和马列主义学者的讲话,更加坚定了不避艰险奋斗终生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1927年冬,在国共分裂后的严酷形势下,王辩和一批留苏同学回国,党中央分配她到芜湖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干事。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被捕入狱,历经两年半的审讯和监禁,直至1930年夏才被营救出狱。在狱中,她临危不惧,严守党的秘密,坚持不懈地同敌人进行斗争,保护了组织和同志,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机智、勇敢和坚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年,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王辩和爱人赵志刚一同去沈阳,在中共满洲省委文书处做地下工作。九一八日本侵华后,日本帝国主义四个多月内强占了东北三省,并挂起伪满洲国的招牌,中共满洲省委不久也遭到破坏,王辩和赵志刚被迫转移到安东(现在的丹东)独立开辟工作,两人只靠组织发给的50元钱维持生活,生活异常困难,但他们还是节衣缩食,坚守岗位,利用一切机会开辟党的工作。直到1933年,才又和中共满洲省委取得联系,回到沈阳的地下省委交通处工作。以后又调到哈尔滨、穆陵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王辩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个人和家庭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在东北期间,她先后生育过两个孩子,都因生活困难、缺医少药而染病夭折。王辩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为党工作的意志。后来,赵志刚在一次交通联络工作中被捕,不久被保释,他们只好离开东北,回到关内。进关后,他们在赵志刚家乡河北省住了一段时间,1936年,王辩与赵志刚又到北平做党的地下工作,参加推动学生救亡运动。期间,她经常写信回家,指引弟妹们要为革命奉献青春,不要受封建大家庭的拖累。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上旬,王辩和赵志刚以及老党员董昆一(化名刘志奇,吉林省和龙县人)一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来山东从事抗日工作,他们按照北平党组织交待的关系,先经青岛通过“平津学生流亡分会”负责人邹鲁风与山东党组织接上关系,然后以安置家属避难为名回到诸城县相州镇,住在王翔千家。为了尽快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抗日斗争的领导,在王翔千的支持、帮助下,王辩与赵志刚、董昆一在相州成立“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她任支部成员。11月,经向中共山东省委请示,省委决定让他们留在诸城一带开辟和领导抗日救亡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她和赵志刚等积极开展工作,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每逢相州集日,他们就到大街上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大讲亡国奴下场的悲惨,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他们的活动震撼了全县,到处传颂着“共产党、八路军回到诸城了”。临时特支成立后,首先在相州发展王希坚(王辩之弟)、王满(女,现名王绩,王辩之妹)、王成(女,王辩之妹)等人入党,并成立相州支部,王辩任支部书记。1937年12月、1938年1月,济南、青岛相继沦陷,国民党诸城县政府的官员和当地驻军、地主豪绅早已闻风而逃,诸城城里一时成为无政府状态的“真空”地带。针对这种情况,府前小学进步力量委派宫钧民到相州向临时特支汇报,请求党组织派人到城里开展工作。王辩与赵志刚、董昆一等特支成员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机不可失,决定移驻城里,迅速建立中共诸城临时县委,发展壮大全县党组织,以加强党对抗日斗争的领导。 
  1937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临时特支在城里宫钧民家中秘密召开会议,郑重宣布成立中共诸城临时县委,赵志刚任书记,王辩为临时县委成员。时临时县委辖相州、北杏、府前小学3个支部,共有党员十几人。临时县委成立后,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积极发动各派武装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推动联合抗日,为发展抗日武装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1月,中共诸城临时县委和蔡晋康部内的中共党的地下工作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共鲁东南工作委员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但临时县委仍保持原组织形式不变,重点抓全县抗日运动的组织发动。同年2月,由于遭到蔡部内反动势力的排挤,中共鲁东南工委脱离蔡部,奔赴抗日前线。根据组织安排,王辩与北杏支部的王乃征、府前小学支部的郭虹路等留在诸城,继续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斗争。 
  1939年,朱瑞到山东担任山东分局书记,当他听说在苏联的老同学王辩还滞留在敌占区时,马上派人将她接到解放区。王辩来到解放区,按她当时的年龄和资历,本来适合留在机关工作,但她还是主动要求到群众中去做基层工作。王辩先是在党校和一些年轻的新党员一起学习了几个月,后被分配到沂南县作沂蒙导报社的记者。她的任务是组织通讯员写稿,但她除了经常接触一些劳动模范和民兵战斗英雄之外,每到一处都和普通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在一起交朋友、谈家常,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有敌情时,也一起钻山沟,住山洞。 
  全国解放后,王辩先在山东图书馆工作,后到北京图书馆任苏联图书室主任,为我国的国书馆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年过花甲的王辩,也难免厄运。在牛棚中,她以对党的无限忠诚,顶住了残酷的轮番批斗。“文革”后期,她被遣送到湖北咸宁,在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在干校中,她不顾年老体弱,依旧尽心尽职地工作,直到1972年干校解散,她才得到彻底平反回到北京。1978年离休以后,她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热情关心党史建设工作,抱病撰写了20余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同时为中共党史、妇运史、青运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解决了建党初期许多有争论的历史问题。1987年4月11日,王辩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诸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刘培泉供稿)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