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热点专题 > 一炉焰火的舞蹈

一炉焰火的舞蹈

2021-04-30 14:58:52 来源:诸城新闻网




王泮政



  一炉焰火在稍显简陋的窑内燃烧,拨亮旺火,那簇金光闪闪的火苗在欢快地舞蹈。窑炉内,盛装着制陶艺人用心血打磨的泥土构造。泥土与火焰碰撞,较量,相拥,融合,凝聚,淬炼出一件件崭新的黑陶艺术品,氤氲着袅袅升腾的雾气,闪烁着制陶艺人智慧的光芒。 
  仿佛穿越数千年,这一炉焰火,那头,一代陶工的杰出创造,诞生了舜陶;这头,窑火正旺,延续千年的那炉焰火,将泥土的芬芳气息弥漫广袤的人世间。 
  这里,是黑陶艺术品的发源地。原始的制陶作坊早已消失。谁还在坚守纯手工制作陶器这种泥与火的艺术?在舜陶的故乡,我在寻觅,寻觅那曾经烧制出精美绝伦陶器的那炉熊熊焰火。 
  一个总会产生传奇艺术的宝地,就常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诸城竹山自然风景区内,杨宗亮,这位被派驻竹山担任第一书记的文旅局干部,走进竹山,亲近竹山,也痴迷上了黑陶手工制作。这或许并不奇怪,竹山脚下黑土夼村的黑土游泥,绵韧黑亮,极适宜陶器制作。黑土夼出土的瓦片、瓦罐等黑陶制品,依稀可见数百年前陶制品工匠的身影。 
  杨宗亮的创作热情由此被激发。在诸城博物馆,他观摩数千年前的黑陶制品,获取先祖陶艺灵感。他收集国内黑陶制品工艺资料,拜访黑陶大师仇志海的嫡传弟子,他学习制陶真经,十几年来寻寻觅觅,上下求索,将制陶工艺锤炼得炉火纯青。 
  风景旖旎的竹山,一处制陶窑房,一窑炉火正旺。坚守着那份古拙质朴陶制手工工艺的制陶人,在无数次的试验中,经过选土、淘洗、沥泥、沉淀、凉泥、醒泥、揉泥、拉坯、干刻、打磨、亮光、晾坯、柴烧碳化等二十多道工序古法烧制,集镂空、捏塑、陶艺、堆雕、漆艺等技法,终于成功掌握了黑陶烧制技艺,使虞舜烧制独具一格的黑陶火焰在竹山风景区的土窑内燃烧。 
  舜陶系列作品,双耳挂环广口尊,菊花罐,莲花瓶,牡丹瓶,吉祥如意瓶,连年有余瓶等等,融合绘画、书法、音乐、雕塑艺术,花纹细腻,镂空华美,体量适中,淬火烧制的黑陶,黑而亮的光泽熠熠生辉。如此精美的陶制品,静静安放在陶室的橱柜上,角落里,沉静中散射着无限生机的气息。这样精美的艺术品,绝不是一件件静止无感的物品,仿佛,那是舞蹈艺术家翩翩起舞之前的安静,静如处子。 
  其实,竹山脚下,曾有过许多制陶村,延续着陶器制品火焰的记忆。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三巡琅琊台。登临此处观海,听闻这里时常呈现海市蜃楼景观,遂决定大兴土木,在越王观台遗址上重建琅琊台。就近没有合适的筑台材料,便派工匠寻到四十华里之外———竹山脚下的琅琊古窑村,于是,钦定琅琊古窑砖瓦为专用建筑材料。琅琊古窑烧制的砖瓦砌进了大秦帝国的建筑,建成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琅琊台。 
  而今,竹山脚下延伸十里,数十里的孟家尧村,铁沟村,老梧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同竹山黑陶一脉相承而又创新发展,守望一窑炉火,烧制一缕乡愁。黑陶的故乡,黑陶艺术的滥觞之地,数千年之后,依然辉耀着它的历史荣光! 
  黑陶工艺的复活,更增添了杨宗亮的创作激情。然而三年前遭遇的一场大病,几乎摧垮了他的身体。在竹山黑陶展览室,骨瘦如柴的杨宗亮依旧笑靥如春,他热爱黑陶艺术,放不下泥土与火焰的追求。他正在实施一大工程,打造黑陶生态旅游体验项目,使游客们亲手淬火烧制陶器,体验古人的生存智慧,享受中古时代先民制陶的乐趣。让现代人的双手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碰撞出艺术火花。双手触及泥土,使沉睡的泥土苏醒,与水的融合,水与土便产生了依依相恋的情感,淬火烧制,便有了精神向度,数千年的精神河流流经不息。 
  黑陶,中古时代黑陶艺术,在诸城,在竹山,在一片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大地上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踩着时代舞蹈的韵律,绽放出了光芒灿烂的异彩。 
  (作者系山东省作协会员,诸城市作协副主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知晓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