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近日,走进诸城市龙都街道西邓戈庄村,街道整洁,房屋粉刷一新,精美的文化墙,令人耳目一新,在让百姓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村容村貌变化大了,原来是有房子不规整、有住户不整齐,现在通过整治,墙是墙、屋是屋、街是街、路是路。俺这个村现在变化很大,不光这个村村民说好,其他村的人也来参观,看看这些景点。”居民李国华说。
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西邓戈庄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历史文化名人,打造出文化一条街等人文景观,提升村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村民的自豪感。
住得好只是诸城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侧面。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探索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新路径,不断赋予“诸城模式”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共融共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在县域内过上市民化生活,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诸城贡献。
壮大生产园区 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借助工业优势,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诸城工业基础雄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建设特色生产园区,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动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理念等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建设特色生产园区。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
位于昌城镇的山东仙坛诸城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厂,占地近300亩,总投资7.6亿元。项目购置肉鸡屠宰加工及分割设备、熟食加工设备300多台套,工艺水平国内领先。企业负责人杨玉涛表示,园区内的厂房和设备均由企业投资建设,养殖户可“拎包入驻”,场舍免费使用,设备款可分10年还清。
仙坛公司和养殖户签订供销合同,由公司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对养殖户的产品保价收购,养殖户每只肉鸡收入2元左右。以一栋占地约1440平方米的鸡舍为例,年可出栏肉鸡18万只,养殖户收入约20万—30万元。园区化发展不仅把养殖户从原来的分散养殖中解放出来,减轻了个体养殖户投资厂房、设备的资金压力,还能够保证产品品质,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
为保障养殖户利益,诸城加快“畜牧业联合体”建设,由行业大企业发起成立肉鸡产业联盟,以“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特色园区+养殖户”为模式,重建利益分配机制,为养殖户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诸城市大力推广仙坛股份肉鸡“拎包入驻养殖”和新希望六和生猪“合同代养放养”模式,新建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场7个、现代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5个,完成传统养殖场改造提升1656个,全国现代畜牧业推进会议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该市召开。
与此同时,诸城市新建100亩以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85个,探索实施“国有企业投资、社区公司组织、农户按揭经营”模式,新发展大樱桃和矮化密植苹果各1万亩。依托惠发、得利斯等龙头企业,搭建健康食材供应链云平台,大力推行中央厨房团餐定制模式,加快食品产业向高端化、融合化、品牌化转型,推动企业由加工型迈向“生产+服务”型。围绕产业培育、片区打造、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了外贸健康食品产业园、新希望200万头生猪养殖、东坡文化园等50余个现代农业项目。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域拓展、质量提升、功能增强,培育起潍坊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1家、家庭农场1630家、农民合作社2728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农业发展公司,70余家社区公司实现收益10万元以上。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
提升生活社区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诸城早在2007年就开始推行农村社区化,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以社区为中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下移,建成乡村“两公里服务圈”;以社区为平台,集聚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破解村庄散弱且空心化、人才流失且老龄化、农业分散且兼业化等难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创造的前提下,宜集中则集中,宜就地提升则就地提升,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诸城市围绕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推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同步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该市扎实开展农村社区精准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机制。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工程,以“贴近需求,一室多用”为原则,调整优化站室设置。加快社区卫生室改造提升,完成150处标准化社区卫生室建设任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利用棚改旧改、增减挂钩等政策,引导农民聚合居住,提高生产生活品质。开展“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下派驻村工作组262个、1539人,查摆突出问题2484个,调整城市居党支部、农村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45人。建立616个联建党组织,规划产业项目1868个。规范落实“五四三二”民主管理机制,自然村全部成立村民理事会。积极推进“平安诸城”建设,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7%。大力弘扬大舜孝德文化,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文化惠民和移风易俗,建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4处,建成历史文化展示馆(室)50多处,常态化开展“讲,评,帮,乐,庆”文明实践活动,为乡村“肌体”和文明“基因”注入新活力。
打造生态景区 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城乡融合发展,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把城市打造成乡村的CBD,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的后花园。诸城推进全域绿色化、景区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城市。近年来,诸城市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优美生态景区,加快实现社区园区生态化、生态文化资源景区化。深化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建成50多个特色村,B类以上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深化全域生态化建设,2020年新增造林3.3万亩,建成环村生态林带示范村664个,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境内水质达标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以上。
诸城市南湖区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把园区产业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范畴,深化全域生态化建设。他们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等产业,让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南湖区常山示范区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其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的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全省推广。
推进“三区”共建共享,需要在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共建共享机制上下足功夫,推进“三区”融合、三产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诸城制定“三区”共建共享地方标准,规划建设了40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区,培育起1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常山片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引导180多家工商企业下乡发展现代农业,融合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完善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让更多农产品增值收益和二三产业经营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努力打造新型乡村生产生活共同体。
(据《大众日报》)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