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瘦石
铫期岭,位于舜王街道老梧村村南一公里处,离汉王山三里多路,岭虽不太高,但沟壑纵横,四季常青,环绕丘岭四周占地三千多亩。岭前与岭东,池塘沟渠相互交错,杂树较多;岭的右边好像是才开发的度假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岭后十分幽静,高低起伏的丘岭,错落有致。据说,光武帝刘秀驻守汉王山时,特派大将铫期领兵把守此地而得名。
据《潍坊山水志》记载:铫期,字次况,河南颖南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员大将,刘秀拜其为虎牙大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其实,笔者对铫期的印象还是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过贾平凹的《秦腔》和秦剧《杀铫期》之后,才对他多少有些了解,好像京剧里也有一出《铫期》折子戏,叫《打金砖》或者《汉宫惊魂》,地方剧种茂腔吕剧啥的,好像都没有这出戏。《杀铫期》讲的东汉时期,草桥关守将铫期奉旨回朝,惊闻其子铫刚殴杀奸臣郭荣,遂绑子上殿,并自缚请罪,凭借免死金牌,铫刚仅被发配。刘秀酒醉宴请铫期,郭妃设摔杯计,欲将铫期全家问斩。马武适因牛邈攻打草桥,回朝搬兵,闻信闯宫保奏,逼刘秀发下赦旨,救出铫期父子,使二人戴罪出征。故事感人肺腑,至今莫忘。
初冬的雨滴晶莹透明,从岭下到岭上,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直达岭顶,不小心蹭破草皮可见下面全是砂石。据说,每年夏季暴雨过后,附近村里人到岭顶上,多次拾到玛瑙之类的宝石。我虽没拾到宝石,但岭背上砂石居多,多数是椭圆形的鹅卵石。岭的四周苍松翠柏,树皮胀裂,树干东倒西歪,跟跳街舞的孩子似的,一棵棵乱扭着身子,或张或望,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上或下,手舞足蹈,形态各异。特别是岭背上的草丛,软软的,绵绵的,柔柔的,岭前岭后,整座岭跟铺上了地毯似的。更令人奇怪的是,岭上四周见不到大型的蕨类植物,也没有荆棘之类的灌木,更没有拉拉秧或者蒿草疯长的丛生,只是岭顶有一座大型荒冢似的土包,包顶上有盗井一眼,可能过去有人在这里盗过墓,或者打过此冢的主意,对此冢当地人有两种说法。
一曰:“摇旗岭”,是铫期率领大军驻守时插旗的地方,因为新莽时,遍地举义,张步亦继之起事,开始在家乡附近活动,更始二年(公元24年),占领琅琊郡城(诸城市)。梁王刘永称帝,拜张步为辅汉大将军,督责青徐二州,而淮阳王刘玄又命王闳为琅琊太守,张步据郡城相拒。王闳以朝廷命官相谕,很快得赣榆等六县。此后与张步战,不能取胜。张步因得刘永封爵,命其幼弟张寿为高密太守,便率军西移驻剧县(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战事进展顺利,以至据有齐地十二郡。
刘玄败北,光武帝任命张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又立张步为齐王。张步贪王爵,拒不受光武帝诏。光武帝于是派遣大将军耿弇率军讨张步,张步渐败,但光武帝却放心不下,亲临汉王山督战,派铫期前往山前三里外的岭上驻守,山北三里外也有许多土岭,名曰:“马武寨”,传说是马武领兵驻扎的地方。张步见势不妙出降,光武帝封其为安丘侯,并传诏赦免张步诸弟。因此,毛泽东在点评《东观记》时说,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后汉书》也有记载:公元22年,舂陵-绿林联军在棘阳战败,刘秀单枪匹马逃出,遇到妹妹刘伯姬,“扶其上马,共骑而奔”,逃不多远,又遇到姐姐刘元和她三个女儿,刘秀下马,让姐姐和外甥女上马逃命。
公元24年,部将铫期在清阳陷于铜马大军包围,刘秀亲自带兵冲进重围,救出铫期和部下。可见,铫期等诸将为啥对光武帝刘秀忠心耿耿,从此也可以看出,君臣不光同心协力,还得有患难之交。在历史上,历代帝王遇险,很多都是牺牲部下和家人自己逃命,刘秀却几次不顾性命搭救部下和家人,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
二曰:“铫期冢”,这种说法最大依据是,凡在此处有墓葬的人,都是在这里作过战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故建立庐墓,让他们去世之后,留下衣冠作冢,以此作为纪念,在祭祀节日里,来此祭奠他们,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笔者还是倾向第一种说法,因为在笔者的老家———凉台平原以东,现在的高密井沟东疃村,东岭也有三座冢子,一座在岭西叫“蓁园”;一座在岭后叫“凤干埠”;一座在岭北称之为“东北斜子”,三座冢子成三角形。其中,蓁园就是铫期的衣冠冢。
“蓁园”的修筑还与邓禹有关。据民国时修的《高密县志》记载:邓禹被光武帝封为高密侯,食高密(县址今城阴城)、昌安(县址今安丘东)、夷安(县址今高密城)、淳于(县址原淳于国,今安丘西北,昌邑东南)四县。
公元34年,铫期病故,光武帝亲临治丧,谥为忠侯,葬于孟州市缑村镇西姚村东。第二年,岑彭在四川被刺身亡,谥壮侯,葬在成都。作为老友的邓禹,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在自己的封地里,也是铫期战斗过的地方,即在东疃东岭修建了铫期和岑彭的衣冠冢。
铫期冢修建在先,按照汉代的惯例,怕坟墓荒芜,传说修墓的土要炒后才能用,所以铫期墓不长草。岑彭墓修建在后,两墓同修,精力不及,可能炒土就不认真了。至于马武(前15-61年)和邓禹(公元2-58年)都死于刘秀(前6-57年)之后。因刘秀坟在洛阳孟津白合乡铁谢村,邓禹和马武只好葬在黄河北岸护卫刘秀。邓禹死后,其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邓震或尊其父遗愿,或据马武不离岑彭的说法,也给马武(前15-61年)修建了冢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四旧”时,三冢都被高密人夷为平地,但遗址犹在。
诸城人慧眼识珠,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在舜王街道经济振兴之时,又把“铫期岭”和“汉王山”作为旅游线路上的两个景点,正在逐步开发利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又插上一对翅膀。(作者系潍坊市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