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强
2018年4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日,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文友经过反复商定,最终决定创立“诸城市古遗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一成立,我们就立即开始着手编辑出版《老诸城》系列丛书。3年来,共出版编辑丛书2集,约60多万字,共发表70多位作者的90篇文稿。这些研究文章,广泛涉及到古籍史记、村落街巷、民俗风物、岁月记忆、文物故事、族姓朔源等20多个研究课题。已经刊发的研究文章,史实性强,可信度高,历史价值凸显,有些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的追忆,有些是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口述,还有些则是不远千里实地考察的考证结晶。《古遗新韵·老诸城》真实记录了诸城历史上某些被遗漏了的重要史实,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文化价值,是一笔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宝藏。
数年来,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编辑出版《古遗新韵·老诸城》系列档案丛书?意义在哪里?价值在何处?作为一个民间社团文化组织,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投资文化事业发展,有时深感力不从心。但是,我心中的信念却十分坚定:困难再多,阻力再大,也要把这件事办好。我内心深处无比热爱诸城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渴望为诸城的文化传承贡献微薄之力。这样一种浓浓的文化情怀,时时刻刻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促使我不畏困难,尽其所能,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铭记密州历史,传承诸城文化,回望尘封岁月,以期泽被后世。《古遗新韵·老诸城》专注于诸城历史文化的挖掘,痴情于传统文化的发现,这是拓展诸城文化视野的需要,也是传承弘扬诸城历史文化的需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当代文化发展的大势和潮流。诸城关于地方文化的书籍众多,但终归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比如村庄和地名文化,有很多村庄和地名在历史发展中消失,儿时的记忆就像瞬间格式化了的优盘被清空,时间越长,乡愁愈浓。诸城的街巷颇多,很多难以溯源,甚至直到消失,也无人能说出一二。作为土生土长的诸城人,这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遗憾。诸城的文化丰厚,有若干散落民间的历史遗存,如果不及时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假以时日,或许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如果把这些珍珠用一根绳子串起来,那么对诸城,对山东,乃至国人将是一份重要的贡献。《古遗新韵·老诸城》以发现、抢救、挖掘、拾遗补缺诸城丰富的地方文化遗存为宗旨,以弘扬整理诸城文化名人、名胜、名牌、名品、名馆、名事、名典,突出综合性、创新性、全面性为办刊特色,传承诸城记忆,唤醒沉睡乡愁。丛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一经出版发行,立刻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社会反映强烈,文化、教育、学校、企业等各界给予了一致好评。
《古遗新韵·老诸城》依托研究会,培养了一批文化新人,推出了部分极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显示出该项活动的勃勃生机,成为我市文化战线上一支颇具活力的文化新锐。通过建立比较系统的诸城人文历史文化“档案”,发扬光大诸城人的内省、自敛、图强、进取的人文精神,发现、抢救、挖掘诸城地方文化遗存,将其分类整理,包括起源、作用、逸闻、典故等,用文字、照片记录下来,为全市的文化建设带了一个头,走出了一条拓展文化视野的新路子。这对于进一步丰富诸城历史文化内涵,盘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强市,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启示价值。
编辑这样一套系列档案丛书,不仅仅是深情回望过去,更是为了后人,为了未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万千生命,还有那些已经或者正在远去的诸城游子,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这些游子上马前,给他们补上一堂诸城地方文化速成课,让他们身在异乡,心系故乡,不忘家乡!
(作者系诸城市古遗文化研究会会长、《古遗新韵·老诸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