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记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记

——在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下,在上海、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帮助下,1921年春天,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
2021-03-22 10:51:58 来源:诸城新闻网

    


    


    

刘培泉 臧家军



  1921年春,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经过王尽美(原名王瑞俊)、邓恩铭等几个青年学生的努力,在上海、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帮助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这是山东党组织最初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邀建党

  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逐渐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组织和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1920年2月的一天清晨,在北国凛冽的寒风中,一辆骡车正载着两个商人模样的人,缓慢地行进在北京通往天津的途中。这是李大钊为帮助陈独秀摆脱北京政府的迫害,亲自送陈独秀去天津,转赴上海。这两个当时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伴着单调而有节奏的骡蹄声,不顾天气寒冷,正热烈地讨论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行动。在党史上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段佳话。 
  此后,“南陈北李”同各地先进知识分子加强联系,进行准备工作。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王尽美去北京大学联系学生工作时,经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罗章龙介绍,与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了联系,后来成为该会通讯会员。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党组织。该组织一建立,陈独秀就函约山东的王乐平,要他在济南建立共产党组织。 
  因为王乐平是老同盟会会员,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在五四时期就很活跃,他曾代表山东议会赴上海联络各界人士声援山东人民的斗争,还代表山东各界赴北京请愿,在当时很有名望。通过这些活动,王乐平与陈独秀相识。后来王乐平开办齐鲁书社,又与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社有了业务联系。 
  王乐平接到陈独秀的邀请函后,感到有些为难,他虽然不反对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但是他觉得在中国目前状况下,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义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还处于贫穷落后阶段,首要的是先发展生产,建立民主政府。 
  他面对陈独秀的诚挚邀请,如轻易拒绝,显然有负朋友之厚谊。他经过反复考虑,就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要向陈独秀推荐个合适的人替代自己。 
  但是,推荐谁呢?首先这个人要接受共产主义,还要有一定的威望与能力,还要有干革命的热情与毅力。他权衡再三,感到王尽美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尽美是王乐平的同乡。王尽美虽然出身寒门,但很有才华,且有毅力、有抱负。经过五四运动的淬火磨炼,他已具有了领导与组织能力。他还通过齐鲁书社结识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并且成立了励新学会,把许多优秀的人才团结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能够在未来肩负起改造中国命运的不可小觑的有生力量。王乐平曾想让王尽美加入自己的组织,一直对他很扶持。可是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他发现王尽美开始信仰起共产主义,他们已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天,王乐平来到齐鲁书社,看到王尽美正在看一本杂志。他还边看边读出声来:“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ishevismd的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ishevismd的凯歌的声。人道的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王乐平走过去问他看的是什么书?王尽美晃了晃手里的《新青年》杂志,自豪地说:“是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篇激励人心的战斗檄文!” 
  他们就开始谈论起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王乐平问王尽美为什么觉得中国非要走苏俄十月革命之路?王尽美先历述了孙中山领导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后,说他们虽然推翻了帝制,也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他们革命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实践证明,只有十月革命才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王乐平见四周无人,就试探着问王尽美:“如果现在有人让你参加十月革命,你参加吗?”王尽美毫不犹豫地说:“为什么不参加?我一直都在盼着这一天呢!”王乐平又问:“如果让你带头成立一个像苏俄那样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呢?”王尽美略一迟疑,说:“我怕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但我一定会加入!” 
  王乐平领着王尽美走进他的书斋,关上门,拿出陈独秀的邀请函给他看。王尽美看完激动地说:“这太好了!没想到我们苦苦寻觅的十月革命,竟然突然出现在面前。” 
  王乐平说,他不想接受陈独秀先生的这份美意,因为他已经坚信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了,不会再接受另一个主义。 
  王乐平见王尽美疑惑地望着自己,就不紧不慢地说:“我虽不接受苏俄的十月革命,但我也不反对,我想推荐你在济南组建共产党组织。” 
  王尽美闻听,显得很激动,但又怕自己难以担当起这份重任。王乐平看出了他的心思,就鼓励他说:“只要你想干,就大胆干!”他让王尽美回去考虑考虑,再答复他。 
  
勇担使命

  王尽美从齐鲁书社出来,首先秘密找到他志同道合的同乡、进步教师王翔千商议。王翔千听说此事后,认为是实现远大抱负的机遇,就让他快应承下来,并表示全力支持他。 
  王翔千的支持与鼓励,增强了王尽美的信心。王尽美为了保密起见,单独找到在五四运动和组建励新学会期间建立起志同道合志向的邓恩铭商谈这件事。邓恩铭闻听,就兴奋地表示,坚决一起干成这件大事。 
  有了王翔千和邓恩铭这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王尽美组建党组织的决心更加坚定。于是,他告知王乐平他同意建党。 
  王尽美和邓恩铭很快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得联系,在济南开始了筹建活动。期间,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于10月建立。王尽美等加紧了与李大钊等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接触,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也到济南来。从而促进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形成。 
  期间,王尽美要在济南建立共产党组织,还得到了俄共派来的维经斯基一行中的翻译杨明斋(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派出由维经斯基、杨明斋等人组成的俄共党员小组来到中国,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情况和推动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他们往来于北京、上海,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商建党事宜。共产国际工作组成员杨明斋是山东平度马戈庄人,1901年因家境困难“闯关东”进入俄罗斯。他在俄国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参加了十月革命,作为维经斯基的翻译、参谋和向导回到了祖国)的指导,对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1920年秋天,杨明斋从上海回山东省亲,途经济南曾专门会见了王尽美和邓恩铭,指导济南党组织的创建。王尽美聆听了杨明斋关于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新政权的介绍,以及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看法,非常兴奋,因为他对苏俄十分向往,很想了解十月革命,很想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杨明斋的介绍,使王尽美对苏俄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让他看到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轮廓,对共产主义更加充满了信心。 
  经过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在上海、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影响帮助下,1921年春天,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了。其成员至中共一大之前,已发展到8人。 
 
尽善尽美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王尽美的信仰更加坚定,浑身感到有使不完的劲。他除将励新学会作为活动的主要阵地、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拿出大部分精力去开展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王尽美深入到济南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大槐树机厂、新城兵工厂、鲁丰纱厂和电灯公司等企业的工人中,广交朋友,调查研究,传播革命思想,还吸收了少数工人参加励新学会。王尽美还和大槐树机厂工人李广义、王明珠等结成朋友,邀请他们参加励新学会的活动,让他们听报告,听讲演。1921年6月,在王尽美的指导、帮助下,大槐树机厂成立了山东第一个工会性质的组织──大槐树机厂工人俱乐部。 
  王尽美为从理论上武装工人群众,正确指导工人斗争,更加深入地发动和开展工人运动,与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邓恩铭等研究、筹措,成立了《济南劳动周刊》社。 
  为解决资金问题,王尽美出面与山东省议会副议长张公制磋商,在他投资的《大东日报》上创办副刊《济南劳动周刊》,报头采用斧头和锄头交叉成的图案,以表达心中的信仰。 
  《济南劳动周刊》第一期,在1921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正式创刊,与广大读者见面。该刊以“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寻人的生活”为宗旨,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改造劳动者的生活”为办刊方针,内容真实生动,不仅以采访的形式真实反映了济南工人的生活状态,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一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读者反响很好。 
  《济南劳动周刊》创刊后,发行量不断扩大,除在社会上发行外,还直接送给津浦铁路济南机厂、鲁丰纱厂及小清河码头的工人阅览,同时也传递给淄博等外地工人。《济南劳动周刊》热忱地为工人劳动者服务,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呐喊,受到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它同当时全国各地所办的《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性质一样,都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而创办的刊物,被誉为“劳动界自有的喉舌”。 
  《济南劳动周刊》后因经济不继,不得已停刊。经改组,于1922年7月9日复刊,易名为《山东劳动周刊》(见图)。 
  1921年春,经过“南陈北李”的联络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内及旅欧、旅日华人中已有8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50多名党员。由于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积极筹备和努力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已到了瓜熟蒂落的阶段。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到达上海,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达、李汉俊建立了工作联系。通过交谈,他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筹建的一些基本情况,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李达分别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家楼下的会堂内,正式秘密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13人,分别是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代表陈公博,旅日的代表周佛海和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列席了会议。旅欧共产党组织因路途遥远没有选派代表回国参加代表大会。 
  7月30日晚8时,大家围坐在李公馆楼上书房的一张大餐桌四周,正要召开第六次会议时,一名穿灰色竹布长褂的中年男子借口找人,不顾在楼下望风的王会悟阻拦,突然闯进来。追问他找谁,此人回答说找社联组织姓王的一名主席,后又说找错地方,很快就出去了。离李汉俊房子三幢楼远的地方,确实有一个社联组织,但大家都知道这一组织并没有主席,更没有姓王的人。大家立即警觉起来,并判断此陌生人可能是法租界当局的密探。富有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以手击桌说:“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所有的人分途离开。”说完,他就与尼可尔斯基首先离开。其他代表急忙将文件收好,从前门分途离去。李汉俊是屋主人不应离开,陈公博也因其他原因留下未曾离去。 
  不到10分钟,法国巡捕房便派侦探和巡捕前来搜查。他们包围了李公馆,对李汉俊进行盘问,问开的什么会,那些人哪里去了,两个外国人是什么人。这些问题都被李汉俊镇静巧妙地应付过去。除了已公开发行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外,他们一无所获。 
  搜查虽没有造成损失,但是会议显然已不能在上海继续召开。代表们分头找地方住宿,不敢再回博文女校。最后,大部分代表兜了好几个圈子,确定没有盯梢的,才于当晚12点来到上海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李达家,商量另择会议地址。最后,代表们赞成去嘉兴南湖。 
  会议的最后一天,晨露微曦,除共产国际两名代表和陈公博留在上海,其余代表们分别搭上沪杭线的早班车,分两批秘密从上海去嘉兴南湖。 
  到达南湖后,毛泽东、董必武等就到烟雨楼考察环境。他们装作游玩,但主要是为了观察船停在何处相对合适。恰逢天公作美,刚下过小雨,游客稀少,整个湖面都隐没在薄薄的雨雾之中。 
  代表们到船上开会时,已经10点多了。他们围坐在八仙桌周围,神情严肃,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党纲明确提出,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全程出席了这次大会。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大会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建立的过程,并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嘉兴南湖,王尽美伫立船头,遥望远方,心潮激荡。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他憧憬着未来,眼前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和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朝阳,耳畔好似响起声声战斗的召唤和阵阵冲锋的号角。他周身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 
  中共一大之后,王尽美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心灵旅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革命的大道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他把自己的名字取“尽善尽美”之意,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并作《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以表心迹: 
  贫富阶级见疆场, 
  尽善尽美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 
  乔有麓下看沧桑。 
  这首饱含着战斗豪情的诗篇,表现了王尽美“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表达了他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从此,王尽美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誓言,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承诺,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更加紧张的革命斗争中……
  参考文献: 
  (1)中共潍坊市委,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人之一──王尽美丛书《王尽美》(山东人民出版社)。 
  (2)李海涛编著:山东革命文化丛书──《王尽美》(中共党史出版社)。 
  (3)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诸城市委著:《王尽美传》(红旗出版社)。 
  (4)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 
  (刘培泉系诸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党史研究科科长;臧家军系诸城王尽美研究会会员) 
  ①王尽美(1898年-1925年),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②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地点之一———济南市全胜街22号旧址。 
  ③《济南劳动周刊》于1921年5月1日创刊,后因经济不继停刊。经改组于1922年7月9日复刊,易名为《山东劳动周刊》。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