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地道里的土电话

地道里的土电话

2021-03-17 11:32:25 来源:人民日报
何民捷 苏超


  电影《地道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民兵队长高传宝用竹筒向地道里的民兵下达命令:“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开火!” 
  这个竹筒是“喊话筒”,从高处往地道里传递信息主要靠它。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管委办主任周明慧介绍说:“在地道里面还有一种土电话,民兵将竹节两头绑上猪脬,中间穿上细绳,拉紧,利用绳子振动,就可以交流通话。” 
  在冉庄村,当年村头的老槐树仍然挺立,树上挂着的那口饱经风雨的老钟,见证了峥嵘岁月里的战斗故事。这里已建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土电话就收藏在纪念馆里。 
  在地道里作战,是抗日军民在斗争中摸索出的战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大平原上,秋后没有了高粱、玉米等作物形成的“青纱帐”,人们就无处藏身。群众开始在偏僻、低洼的野外和村里挖隐蔽洞。最初的地洞为单口洞,不便于转移,一旦被敌人发现难免遭受损失。后来逐步把单口洞改成双口洞、多口洞,然后又逐步加宽加长,从隐蔽地洞发展成为地道。 
  随着经验的积累,游击队和民兵开始挖掘“战斗型地道”。各家地道相连,便于机动,又增添了射击孔,用于打击敌人。地道与水井相通,既可通气又可取水排水。冉庄形成了以十字街为中心的4条地道主干线和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支线24条,全长达16公里。如此一来,游击队和民兵就克服了人少武器少的困难,经常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93岁的老民兵李恒彪,参加过地道战。说起当年的事,老英雄记忆犹新:“我们藏在地道拐角处,敌人子弹可不会拐弯。我们瞅住机会就能打他们。”“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地道战让敌人闻风丧胆。 
  当时冉庄还成立了妇救会,男女老少齐抗战。“雪白的小棉花忙在手里摊哎嗨,缝在棉衣里同志们身发暖,依儿呀呼嗨……”抗战时期,妇女们最爱唱的就是这首支前歌谣,从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团结一心、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意志。 
  地道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正是依靠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