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巩向红 通讯员 刘纪红
2020年以来,市总工会组织引导各级劳模、工匠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培育技能人才和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劳模和工匠的示范引领、培育传承、创新创优作用,使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不断得到辐射和传承。
发挥模范作用,彰显担当精神
2020年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无偿献血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得知潍坊市中心血站储血量告急时,山东省劳动模范、当时的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主任隋术兰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下了夜班就参加到义务献血的队伍中来,她的行动激励着急诊科6位年轻人也参与了献血活动。隋术兰主动请缨到防疫一线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急诊科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但隋术兰热爱自己的工作:“年底我就退休了。越临近退休,越让我感受到对工作的不舍。我要坚守好最后一班岗,不退缩,给年轻同志带个好头,把劳模精神传承下去”。疫情之下,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凸显。
“不能到防疫一线,就要战斗在生产一线。”潍坊劳模、诸城泰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克勤第一时间召集领导层和员工返回岗位,加紧生产消毒物资。150多名干部职工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一批批消毒物资有序下线,发往湖南、湖北、江苏、广东以及省内的烟台、潍坊市区、威海和日照等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我市工会的组织引领下,各级劳模积极投身抗疫斗争和复工复产工作,奋不顾身、忘我奉献,当先锋、作表率。市总工会共组织动员劳模和劳模企业、爱心企业和工会会员向疫情防控一线捐款506.1万元,捐物总价值431.4万元。
促进技能提升,发扬“传帮带”精神
提到泮月华,在北汽福田诸城奥铃汽车厂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但自己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劳动模范,还创建了“调试工五级培训体系”,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大赛冠军2人,省技术能手2人,潍坊市首席技师2人,其余高技能人才35人,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3部门联合授予“金牌导师”荣誉称号。
他的创新工作室2018年完成技术攻关项目5项,创造效益120多万元,2019年将整车检调模式由“先检后调”变革为“先调后检”,整车检调模式变革后人均调试台数同比提升17.39%,通过效率提升减少人员18人。“泮月华创新工作室”先后荣获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像这样的劳模和工匠我市还有很多。新郎希努尔集团制版师马耀霞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她在锤炼自身本领的同时不忘把技术传授给徒弟,先后为公司培养了5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在2015年省服装协会和省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她指导的81名选手获得了三级/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被潍坊工商学院聘任为校外辅导老师。在雷诺杯山东省制版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她辅导的孙培苹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市总工会在培养选树劳模工匠典型的同时,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的“传帮带”和辐射效应,在老劳模身边迅速成长起一批新劳模和工匠。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齐鲁工匠”1名、潍坊“金牌工匠”4名、“潍坊工匠”19名,评选诸城“金牌工匠”30名、诸城“龙城巧匠”200名,其中有9名工匠被中共诸城市委表彰为“红星工匠”。
助力乡村振兴,弘扬奉献精神
地处南部山区的桃林镇,种茶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让更多的农民学会科学地种好茶、管好茶,更快地发家致富”,这是潍坊市劳动模范、市茶叶协会会长王景昌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4年,王景昌组织村里的5名种茶好手组成了桃林绿茶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进行种茶技术指导,在他的带动下,桃林茶园从几亩、几十亩、几千亩到今天的三万亩,经过6年多的努力,逐步发展成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品牌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的共享发展新目标。
皇华镇下茁山村的乡村致富带头人、山东省劳动模范、花生种植大户王权,联合2000多农户成立了下茁山花生生产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花生面积达1万多亩,大力发展花生深加工项目,年产卤味花生果600吨,年增收80万元。
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市总工会注重发挥农业劳模的“领头雁”作用,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凝聚劳模智慧和力量。对创新创业的农业劳模给予大力支持,成立10家“劳模创业示范基地”,分别给与10000、6000、3000元不等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