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两河村一角
本报记者 张连丰
通讯员 徐桂军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在今天的龙都街道高相社区大两河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现代版的桃花源画卷:宽敞明亮的居民小区,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面,生动有趣的文化长廊,美丽宜人的的主题公园,还有人群熙攘的文化广场……桃花源盛景触手可及。
“一年前刚来大两河时却是另一番景象,道路泥泞,杂草丛生,一到晚上整个村子漆黑一片,村里也没有像样的活动场所,村民生活单调而乏味。全村216户804口人,前几年市里搞聚集融合时搬迁上了楼,楼房虽然住上了,可是村民们的腰包却没有鼓起来,生活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村民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升。”省派诸城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包村干部姜东海说。
针对该问题,龙都街道会同服务队人员就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反复讨论,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制定了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文化氛围为切入点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道路两侧都已安装路灯,并栽植了绿化苗木,喷绘了文化墙,为大两河村华丽嬗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培育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龙都街道创新工作思路,以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修建了主题公园、打造了文化长廊。2020年国庆节前夕,龙都街道联合乡村振兴服务队在文化活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
村庄要发展,产业支撑不可少,然而,大两河村缺少产业项目,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集体收入捉襟见肘。为实现产业兴旺目标,引入主导产业和规模企业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经过多方共同商议,决定引进纺织服装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该行业用工需求大,技术要求不高,年龄大点的农村妇女也能干。经过近半年的筹备,金诺针织有限公司大两河分厂正式落户该村,仅开业当天就有30多名村民前来报名。该厂厂长孙桂霞说:“目前,厂里正在赶制出口日本的订单,因为人少活多,工期已经排到年底。春节后工厂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从本村或周边村庄再招聘40名职工。”
“过去我在外面打工不但开销大,家里老人孩子也照顾不上。现在可好了,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几乎是纯剩,还不耽误干家里的活。”刚来厂里上班不久的村民王奉英高兴地说。随着企业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将陆续回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产业结了硕果,村里有了收入,成果自然要惠及到每家每户。该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白天年轻人要外出打工,只留老人在家里,午饭往往都是凑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做饭确实是个难题。为让老人们吃上热饭热菜,同时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放心,村干部和服务队共同商议决定建设老年食堂,为村里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说干就干,仅几个月的时间,经过规划、选址、建设,采购等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老年食堂正式运营,村里26名8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老年食堂的第一批客人。此外,为老人包饺子,陪老人拉家常,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自发加入进来,大家一起动手为老人们准备可口的午餐。当热气腾腾的水饺端上桌,老人们一边吃着水饺一边不停地夸赞党的好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两河村描绘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环境美的现代版世外桃源画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身处桃花源中的大两河人,生活得幸福又满足。83岁的杨振中老人高兴地说:“俺村现在住楼房、开工厂、逛公园、吃食堂,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作为大两河人,俺感到特别自豪!”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