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泽青
通讯员 张梅
在开发区(滨河片区)郭新庄村,只要提起郭鹏这个名字,村里的贫困群众无不交口称赞,称他是个扶贫好干部。
郭鹏是郭新庄村现任负责人。2019年之前,他经营一家环保企业,生产污水处理设备,企业效益高,运营良好,一家人的日子很富足。但当他看到家乡发展多年来止步不前,群众对村干部有很大意见,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生活还有困难的时候,他便接受了开发区领导的建议,回村担任起了负责人。
回到村里后,郭鹏将本村贫困群众的脱贫工作记在心上,认真琢磨,反复思考,通过实施精准帮扶策略,帮助他们拔穷根,摘穷帽,谱写了该村脱贫攻坚的美丽篇章。
让贫困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该村贫困户郭焕松今年74岁,老伴去世早,三儿子郭培龙因为在单位与人发生争执,精神受到打击,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有严重暴力倾向。年迈的郭焕松不但要照顾患病的儿子,还时常遭受儿子的暴力,老人因此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郭鹏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方联系,积极争取,最终联系到诸城康宁精神病医院对其进行了收治,并争取医疗扶贫政策,对郭培龙实施了免费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郭培龙终于可以认出家人了。当郭焕松听到儿子叫其“爸爸”时,顿时老泪纵横。他握着郭鹏的手说:“是你,救了俺爷俩的命。”目前,郭培龙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理,还在精神病院担任起病人的“组长”,帮助医护人员一起照顾病友。
“对症扶贫”显成效
该村60多岁的贫困户徐金龙是单身,种着7分多地果园,每年收获的苹果是他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2019年冬初,徐金龙因气管病复发入院治疗,错过了苹果销售的最好时机。出院后,他看着院中堆积的2000多斤苹果一筹莫展。没想到,郭鹏领着辖区的爱心企业来了,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毛的价格把老徐的苹果全部收购了,及时帮他解决了果品销路问题。贫困群众王方杰因患有癫痫疾病,外出务工时很多单位不愿接纳。虽然村里已帮助他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但他提出想干点活,增加一下收入。郭鹏了解这一需求后,帮助他向开发区人社所提出申请,让他在村内从事环境保洁工作,这样,不但村内的环境更加整治了,王方杰本人每月还能领取到1900多元的工资。
即时帮扶不让一户“落单”
村民王红霞之前在企业打工,去年经检查发现患上了乳腺癌,她的丈夫又患有肾病;同时,她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另一个正上小学。受治疗费用和教育开支影响,这个家庭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了解情况后,郭鹏及时联系扶贫部门,将她家纳入即时帮扶户。之后,政府为她家办理了低保,代缴了医疗保险,并购买了扶贫特惠保。这样,王红霞夫妻二人的治疗开支不但降了下来,还领取到了低保金;同时,郭鹏还联系教育部门落实了两个孩子的教育资助政策,从而有效防止了该户出现新的致贫问题。
郭鹏所做的一切,看起来都像小事,但对于每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却都是雪中送炭的大事。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的累积,让郭鹏变成了全体村民口中的好干部,这一件件“小事”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