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镇街部门 > 皇华“三宝”

皇华“三宝”

2020-12-18 16:06:52 来源:诸城新闻网



宋新明


  走进绿树遍野环境优美的皇华,扑面而来的除了清新的空气,还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皇华历史悠久,人文渊薮。不仅有呈子遗址、齐长城等古文化遗迹,丁耀亢、丁昌燕等文化名人;还有闻名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常常称之为皇华“三宝”。 
 
一宝:柏戈庄粉皮

  每当到了秋季,在皇华镇的周家和范家柏戈庄村便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张苇箔(或秫秸箔)摆在沿街朝阳的地方,上面粘满了正在晾晒的刚加工完成的粉皮,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将人耀得睁不开眼。 
  柏戈庄粉皮历史悠久,已成为皇华的一张名片,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上乘的质量,让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 
  据传,柏戈庄粉皮的制作原料最早是绿豆,叫绿豆粉皮,并延续了近千年。等到当地开始种植地瓜这种作物后,才把粉皮原料转为地瓜,有了柏戈庄地瓜粉皮。周边村庄及外县各地,也有制作粉皮的作坊,却唯独柏戈庄的粉皮最有名。其原因就是这里的粉皮制艺正宗,滑甘味纯,清香爽口,食用时劲道耐咬,口感好,余味久,不粘不面,独具特色,食之令人难忘。 
  柏戈庄粉皮的制作工艺是很有讲究的。大体分为选料、沉淀、制作、晾晒四步。 
  选料。粉皮制作对毛料特别讲究,制作地瓜粉皮时,所选的地瓜,首先要没有虫害,再逐个去土,投入大搅笼里用清水洗净,达到个个新鲜洁净,然后进行粉碎。粉碎时要慢而均匀,让个个地瓜均成糊状,倒出后再把已成浆糊状的地瓜粉浆分次用120目的细筛加水三遍或更多遍进行过滤,紧跟着是把滤出的浆状地瓜糊进行搅拌,标准是把池子里的浆糊全部搅荡起来为好。 
  沉淀。滤出浆水后须在池中加一倍的水进行淀粉沉淀,沉淀一般需要15至20个小时。然后进行取淀,须等到池子淀粉上层有一小层细渣,实际这也是沉淀下产生的,只要把细渣漂舀净后剩下的就是淀粉了。 
  制作。先把淀粉加上一定清水搅拌成糊状,将水在锅中烧沸,然后用勺子将糊浆舀进一个旋子(如小锣一样的器具),将旋子在开水锅里旋转开来,转上那么几圈儿,糊浆就在旋子里均匀摊开,待旋子里的糊浆成固体状态时,大概也就十来秒钟吧,就把旋子从锅里取出放到凉水中,降温冷却后再剥出浆糊来就已是粉皮了。 
  晾晒。就是将秫秸或苇子编成宽至少50公分的箔,把剥出来的粉皮依次展放到苇箔上进行晾晒,一般须晒四五个小时,气温较低时间可长些,待还有些发软时取下来,先按数摞起,全干后装箱封口,粉皮就可以出卖了。 
  相传柏戈庄粉皮还是绿豆粉皮的时候,在山东东部沿海一带就名声大噪,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更是抢手,供不应求,不仅好吃,更重要的因是绿豆粉皮,吃上能败火,还预防中暑。后来发展成地瓜粉皮,其抢购之势仍不减弱,原因是虽然原料已改成地瓜了,但其功效仍然不减,或凉拌或掺入菜中炒食,其败火养胃润脾的功效依然具有,并对人体的便秘、干结、腹泻等杂疾皆有治愈之功效。甚至有人说,如有三日不食柏戈庄粉皮,腹内便有不适之感。反之食用别的地方的粉皮就不见任何反应了。 
  由此可见,柏戈庄粉皮不仅以其选料精、做工细、口感好、益身体的长处领市场畅销之潮流,还以其工艺的精湛,同类产品的上乘品味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它以入口劲道、滑甘爽口、清香润腑的特点称道于世,更以操作严谨、工序复杂、质量高、销路广形成的品牌而著称于饮食界。 
  柏戈庄粉皮,以它悠久的历史,高超的工艺博得了世人的好评,同时也为一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宝:皇华茉莉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一曲扬州民歌似乎把我们一下带到了大江之畔,鱼米之乡。但是谁能相信,在齐鲁大地的诸城市皇华镇,竟然也有着茉莉的栽培技艺。 
  相传诸城皇华茉莉花栽培技艺最早始于金朝章宗承安年间,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早在隋代置密州的时候,诸城就有多家茶坊,经营渠道就是茶商们到南方购来茶叶,在诸城销售,生意还算旺盛并把茶生意延续下来。到了金朝章宗承安年间,诸城南乡今皇华镇的朱泮三村有一位朱姓茶商,经营茶叶已有十几年了,当他发现北方当地人好多喜欢喝带有茉莉花香味的茶叶,就在去南方购茶时捎带购些茉莉花掺上,销路很好。后来他又觉着茉莉花太贵,心想反正是往茶叶里一掺就完事,也无须再加工,何不自己栽些茉莉采下花来掺上,既省钱又方便。于是这位朱掌柜就在春天去南方购茶时顺便买回十几棵茉莉苗子,回家栽到院子里。小苗夏秋两季长势都很好,但是霜降一到,马上蔫了下来,当年冬天大雪节气还没过就全死了。 
  朱掌柜一下明白了,原来茉莉为什么不能在北方种植,就是存在着越冬问题。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再试一次,只要能把茉莉越冬的问题解决了,就不信栽不活树,开不了花。第二年春天,朱掌柜再去南方购茶叶,又顺便买了六十棵茉莉苗子,回到家后分别栽到六十个大花盆里,摆放在院子窗前的向阳处。茉莉苗夏秋长势仍然很好,眼看霜降节气就要到了,他赶紧叫老婆把西间大炕腾出来,窗户上挂上一床旧棉被。霜降前一天,朱掌柜就把六十棵茉莉花盆全搬到西间的大炕上,然后每天都根据天气的温度决定烧炕的次数,天气冷了就多烧,天气暖些就少烧或不烧,总之就是让西间屋里始终保持在初夏或初秋那个温度。天气好时就掀开窗上的棉被让茉莉透光通气。 
  事情果然像朱掌柜盼望的那样,六十棵茉莉安全越冬了。清明节一过,天气转暖,朱掌柜又一盆一盆搬出屋,如果晚上转冷再搬回去,那是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上心。开始他只是定期浇水,什么肥也不施,有次偶然把老婆泡豆子忘记倒掉已变臭了的水浇到几棵茉莉上,几天后发现那几棵茉莉长得格外好,叶片绿油油的奇旺相,朱掌柜就知道了原来茉莉喜欢泡豆子的臭水。于是他又用热水把黄豆泡开,直到臭哄哄的奇难闻的时候浇到花盆里,效果果然明显。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十棵茉莉终于开花了,叶子油绿油绿的,那花又大又多,满院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引得街坊邻居忍不住前来观赏。朱掌柜又适时把花采下来晾干,适量地掺到茶叶里,自泡一壶品了品,那味道,是举杯闻香,入口品香,香而爽口,爽中带绵,还挟着甜丝丝的味道。朱掌柜大喜,一种自己配制的茉莉花茶总算上市了。 
  后来,朱掌柜又在茉莉栽培的技艺上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越来越摸出些门道,培育出了茉莉花双瓣的、单瓣的两个新品种,从而提升了茉莉花茶的质量,生意日渐兴隆。 
  从此,朱家人就把北方栽培茉莉的技艺一代代传下来,直至今日。在皇华镇的一些村,茉莉栽培一度成为村里的一个主要庭院经济项目,助推了农户个体经济的发展。 
三宝:宋家村编席

  宋家村位于皇华镇西部,距镇区10多公里,诸郝路从村东穿过。早年提起皇华镇的宋家村,周围村庄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编席村。宋家村原名小朱旺,因该村90%的户姓宋,建国之后改为宋家村,原村的人都是由龙都街道的大水泊迁来。而大水泊的宋氏家族则是洪武二年从山西大槐树迁来。 
  宋家村的编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清朝开始就已经很有名气。现在该村60岁以上的男人会编席的不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都用机器编席,人工编席成本高,收益低,所以编席这门手艺已渐渐衰落。 
  宋家村编席的主要材料是高粱秸,通常是自家种植,一般种植的秸杆都是红色的。编席时,把高粱秸的外套剥去,用席刀子从中间划开晒干,然后再下水泡,泡完后,再用席刀子把高粱穰剥去,用破篾刀把高粱篾破成席篾,就可以编席了。编席时从中间向外编,先铺好白的,再编红的,编完之后把四周的边握入。 
  席的规格一般有二种,一是长2米,宽1.6米;二是长3米,宽1.8米。主要是炕席。除了红席外,还编织苇席。一个人一天一晚上就可以编制一张席。 
  除了编织技术,种植高粱也有注意事项,就是不能用化肥,只能用少量的土杂肥,因为用肥多了,高粱要长大骨节,编席就不好用,容易断,编起来的席还凹凸不平,睡觉不舒服。 
  虽然宋家村现在没有人编席了,但大多数人对席还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他们自己不编席,却贩席卖席。皇华镇及周边大小集市上卖席的人基本上都是宋家村的人。 
  (作者单位:皇华镇中心学校)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知晓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