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经历扶贫,见证脱贫。
2019年7月11日,是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自那一天起,我告别卫生健康局,来到市扶贫办工作,从此踏上了我的扶贫之路。屈指算来已有四百五十多天,这段扶贫经历,在我的人生里程中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这一年多的时间,是我加班最多、睡眠最少的日子;是我泪水最多、顾家最少的日子;也是我最忙碌、最充实、最无悔的日子。
扶贫人的生活节奏与众不同。白天走村入户,晚上赶制材料,“五加二、白加黑”的节奏是工作常态。我们可以在24小时内准备一场高规格的现场会,可以用半天时间筹备一次两千多名帮扶责任人参加的培训会,可以用一小时的功夫上报N个材料。扶贫人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没有时间与亲朋好友聚会,没有时间处理私事,甚至没有时间生病。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一共请过三次假,第一次是侄子结婚,恰逢上级来督导,我没能参加结婚典礼,全家福的照片上唯独少了我一个人,匆忙之余为参加午宴,请了中午两个小时的假;第二次是父亲过84岁生日,那天是周六,正值在密州街道拉网督查,我请假早退半个小时,可以赶上回老家吃顿团圆饭;第三次是我中耳炎发作多日没有好转,请假去医院看医生。我们请假都是用小时来计算,每天晚上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从不奢望有周末和节假日。即便如此,扶贫人都愿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根人民,忘我奉献,无怨无悔。
扶贫人的追求永不停息。一年多的扶贫征程里,我一共到过538个村3万多户次。为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让群众“应享尽享”,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歇。贫困家庭大多是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或因缺资金、缺技术而身陷困境,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基础上,健全长效机制、提升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追求。通过精准帮扶、就业培训、兜底保障等措施,众多贫困人口完成蜕变,华丽转身,有的成了社区的公益岗位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有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项目成了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村里的美丽庭院示范户。扶贫人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与决心,为增进人民福祉执着追求。
扶贫人见证无数身残志坚的勇者。高新园区小行寺村的相振军,高位截瘫。我去他家的时候,他正在床上做服装加工的手工活儿,无比认真,无比细致。眼前的这一幕是何等的感人!他年轻时因意外事故失去双腿,妻子因此离开,当时女儿才两岁,他没有自暴自弃,硬是在轮椅上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庭,在他的辛勤努力和政府的关爱下,如今女儿已经步入大学校门。对于一个没有下肢的人来讲,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他便是我们身边的张海迪,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还有贾悦镇东徐宋村的李宜山,他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但热爱生活,爱好剪纸,家中贴满了自己的作品。现在他的剪纸水平已经小有名气,远近有不少剪纸爱好者前来跟他学习,他的家也成了剪纸艺术学习基地。一双巧手,一腔赤诚,他用剪刀剪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像相振军、李宜山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扶贫之根在扶志,每当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这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虽然都有不幸的经历和不同的境遇,但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自己也没有就此止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们向我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扶贫人拥有一批无私奉献的战友。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必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和我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为了脱贫攻坚如期完成任务,再苦再累我们都觉得值!昌城镇的李荣林,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刚做完换肾手术的第二天,他便返回工作岗位;舜王街道的扶贫干部张培芹,去看扶贫项目时把两岁的儿子托付给邻居老人照看,儿子却不幸被压面机绞断手指;桃林镇的于群,爷爷去世的时候,她正在参加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市扶贫办负责人徐兰芳,带领着一班扶贫人冲锋陷阵,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娘子军”,演绎着一部现代花木兰从军的纪实片......他们都是扶贫路上的赶考人,他们都是脱贫史上的奉献者,有如扶桑初日升,身付脱贫行不止。
使命所系,职责所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扶贫人必定要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砥砺前行,必定要为共和国的脱贫攻坚史留下最壮美的宣言:我扶贫,我骄傲!(作者单位:市扶贫办)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