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丽
2004年7月,走出校园的我又走入了校园,走上了短短的三尺讲台,走上了追求梦想的漫漫道路,也走上了教育扶贫的历历心路。16年的教育历程让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病榻旁一声问候,是大海深处的一盏明灯……教育扶贫就是农村孩子心中一枚充满爱和希望的种子。
16年来,我教过的学生有二千多人,我资助、帮扶过的学生也有数百人,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毛。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13岁的毛毛是我所走教的六年级学生中长得最矮小的一个。毛毛的妈妈是云南人,在他2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他爸爸的精神不正常,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家中还有瘫痪在床的奶奶。毛毛家是低保户。一天,我走进毛毛家,从土坯房中飘出“goodmorning,Sam.Howareyou?goodmorning,Sam,howareyou....”的歌声。这是英语课本中的歌曲,语调悠扬,发音标准。循着他的歌声,我走到黑乎乎的厨房,看见毛毛正在煮玉米粥。看见我进门,毛毛兴奋地大叫“老师”,同时毛毛的眼圈红了。我把他搂在怀里,“毛毛,老师想你了,你怎么没来上课?”毛毛抽了一下鼻子说:“老师,奶奶病了,我得照顾奶奶。”原来,毛毛的奶奶感冒了,病情加重,上吐下泻。这几天毛毛一直在照顾奶奶,小小的毛毛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既要看顾爸爸,又要伺候奶奶,黑瘦的毛毛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从那天起,我每周三走教都会到毛毛家吃饭,拎着从超市买的肉、菜、油、面、大米,还有课外书、英语绘本故事等书籍。我给他讲外面的世界,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生活,实现梦想!2008年汶川地震那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毛毛给我的信,17岁的毛毛穿着一身军服,奋战在汶川地震灾区,黝黑沾满泥土的脸上是毛毛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我为身为老师感到自豪!我感恩资助这颗爱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
随着工作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贫困学生”,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上的贫困,还有信念、意志、精神上的贫困、缺失。习总书记说过:扶贫先扶志。我在工作中把“帮扶励志”作为工作的重点,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扶贫收官之年却适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学校停课,学生居家,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我们于3月开始网上直播授课,每天4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大约3天后直播进入正轨,得到了家长、学校,以及上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当然我也发现了问题:浩浩从来不上网课。经过沟通,我了解到:浩浩家离学校11公里,没有妈妈,爸爸没上过学。他常年住在大伯家,大伯家还有一个爱打电子游戏的哥哥,但是家中没有网络。了解情况后,我给他购买了一年的10G/月的流量,用他哥哥的手机上网课,并和任课教师一起把落下的课程内容利用晚上给浩浩补课。从那以后,浩浩每节课都及时认真地听课,及时发布作业。我每周都会在网络上发布最新的疫情信息,让浩浩走出封闭,与社会接轨。我在班级群里推荐好看的文章、励志故事,如《城南旧事》《当世界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星尘》《阁楼上的光》等,让孩子们每天读20~30分钟,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感悟逆境的异种意义,点燃孩子们的心灵。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雨天中,我们行走在家访的路上;记不清有多少个烈日下,我们行走在帮扶的路上;也记不清有多少片朝霞映照着我们励志前行的身影!资助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我们意识到路还很长,但我们也坚信有国家好的政策,“脱贫”已离我们不远!
不让每一位孩子因贫困失学,资助工作我会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单位:百尺河镇百尺河小学)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