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热点专题 > 岁月有声

岁月有声

——我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
2020-10-19 14:05:07 来源:诸城新闻网
诸城农商银行 冯治鑫


  我的爷爷是信用社的第一批青年员工,早已退休的他,除了养花草鱼鸟之外,最爱的就是摸着他的“大挎包”给我们一遍遍讲他过去的那些“苦日子”。虽然我早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但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农商行这个大家庭,重温祖辈和父辈走过的峥嵘岁月,在“三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继续挥洒汗水,以青春之力助力脱贫攻坚,将普惠金融带进千家万户。 
 
青青原上草,焕发脱贫攻坚新初心

  在用双脚丈量民情的时代,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地,爷爷的心里种下了带着村民一起致富的梦想。村里种地的多养殖的少,但养殖的赚钱多。为此,爷爷到处请教生猪养殖知识,并挨家挨户讲解,为大家算“致富账”:“一斤小猪4毛钱,一头猪养一年,就能挣四五十块钱,喂猪的粮食都是现成的。”在爷爷的劝说下,村里有几家不仅还上了贷款、亲戚的借款,还把富余的钱存了下来。 
 
欣欣向荣,践行脱贫攻坚初心不动摇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年轻人纷纷“下海”经商,这时的信用社帮助和见证了一大批人先富起来,爷爷的大挎包也传递到了爸爸手中。在那个经济复苏、市场发展、百花齐放的千变万化的时代,不变的依然是那个旧旧的“大挎包”。爸爸的老朋友李叔,当年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环境,决定去南方做生意,爸爸便帮他办贷款,让李叔获得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后来李叔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出资捐助乡政府建设,带动家乡人们走出去,成为“下海”浪潮中的美丽浪花。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当“大挎包”传递到我手中时,信用社历经多次改革成为了农商银行,当年人手一个“大挎包”的景象也已经变成了人手一个平板电脑。 
  今年疫情期间,大元社区的张大姐为自家大棚的的草莓犯了愁。为了今年的草莓采摘,全家人从去年8月就开始忙碌,还没等到游客前来采摘,村里就受疫情影响设立检查站,人员出入受阻。正是草莓采摘旺季,眼看着熟透的草莓没有销路只能烂在大棚里,张大姐十分着急。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我因为去村里的党支部联建了解到她的困难,便号召同事一起,帮助张大姐卖草莓,并帮她办了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以便她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弥补草莓种植带来的损失。 
  在得知张大姐村里有人也想搞大棚种植但苦于资金受限时,我们支行的所有同事,齐刷刷到岗到位,做好防疫措施后,直奔村民家中,通过平板电脑里面的信贷系统,输入家庭信息、证件信息、资产状况,填写申请表然后拍照上传,审批额度之后用手机银行直接给农户放款。在我和同事的耐心讲解下,村里的几个贫困户也纷纷咨询,都办理了贷款,做起了大棚种植。 
  现在,大元社区有一望无际的“白色海洋”,每个清晨和傍晚都有村民收放卷帘的身影。从“黄土地”到“白海洋”,是从爷爷那一代人就开始期盼的新生活,两条腿、“大金鹿”变成了遍地的小轿车;铁算盘变成了计算机;手工录入业务变成了纯线上操作……爷爷经历的那些“苦日子”,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淡,但农信社与亿万人民群众同行的坚实足迹还在那里,过去的故事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但农信社“支农、富农、兴农”的传承却历久弥新,在一代代农信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几十年来,农信社与“三农”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家三代也一起经历、见证着“三农”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脱贫攻坚中,我们必将当仁不让,撑着这支长篙,继续风雨兼程,带领人们奔向更远的远方。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知晓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