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敖洞
王泮政
一座名山总是和一些仙风道骨的名士联系在一起的。譬如泰山老母,崂山道士,衡山的南岳大帝,蓬莱丹崖山上的八仙。真可谓山无仙不名。
在诸城市的竹山,这座海拔仅402米的“天然氧吧”山,虽不高却奇崛陡峭。更因秦代博士卢敖在山巅羽化成仙名闻遐迩,诚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竹山脚下,睿智和善的文旅局下派干部———杨宗亮充当了我们寻山问道的向导。杨宗亮指着山巅上影影绰绰安然打坐的化石说,那就是升仙的卢敖。从竹山东北面柏油路的一侧出发,绿树掩映,草木勃发,鲜花铺地,一条原生态爬山小道溢满青草花香。
卢敖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传说卢敖曾为秦始皇寻求古仙人羡门、高誓及芝奇长生仙药,秦始皇赏赐甚厚,进为博士。后见秦始皇刚愎拒谏,专横失道,卢敖遂避难隐遁于今诸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卢山。至今卢山还有“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等卢敖胜迹。
卢山在竹山的西侧,相距不足二十华里。卢山是卢敖的隐居地,竹山则是卢敖的成仙处。两山山峰对峙耸立,山脚相连。都是因为卢敖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爬山是个体力活,问道的信念支撑着一行并不年轻的腿脚,一路寻来,收获一路意想不到的惊喜!
龙脊路。攀岩而上,已到竹山东北方向尾部的最高点。抬眼西南望去,一条黄褐色岩石铺就的小路呈坡形蜿蜒直达山顶,山头高昂,石路婉转,层次分明。
“大家看,这条路像什么?”杨宗亮指着前方问。一行人瞬间鸦雀无语。
“像不像一条腾飞的龙身?”
“像,太像了!”提示霎时接续了联想,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这叫龙脊路。”杨宗亮更加准确地告诉我们。
龙脊路,龙图腾的路,卢敖升仙小道的路,沿着这条路行走,便自然会走成图腾的形象。
饮酒台,也叫仙人椅。这是龙脊路腰身上的一处景点。大约长有4米,宽约2米,可容纳三四人盘膝而坐,把酒临风,举杯邀明月,吟一首山川诗,唱一曲大风歌,跋涉龙脊路,在此落脚小憩,尽消了满身疲惫。“坐坐博士椅,赶考考第一。”杨宗亮笑着说。这也许与博士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卢敖博士或许邀友人同行在此对饮,或许独行独坐,在升仙的小道上豪饮一斛酒,与俗世凡尘做最后的道别。
博士帽。龙脊路肩头上的一侧,赫然耸立着一顶类似秦皇汉武头戴的礼帽冕化石。那就是卢敖的博士帽。卢敖成仙之前,把他那顶象征着方士学问的博士帽,双手摘下,深望良久,恭敬放置在龙脊路平整的一端,瞬间羽化成化石。千百年来,这顶博士帽化石融化进竹山的骨骼,经霜历雪,临风矗立,凝聚成一座文化浓郁的竹山。戴戴博士帽,考个好学校。亲近博士帽,一生知识似大海波涛,广阔浩淼。与博士帽合影一张,寄希望于知识无涯。
卢敖化石。在卢敖升仙小道的顶端,一棵古松仙风道骨,迎风挺立。古松的一侧,便是卢敖在竹山升仙的化石。他挺胸而立,目光平视前方,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倒的神情让人安静,肃然起敬。在卢山隐居,到竹山升仙成道,灵魂飘忽,肉身找一处天然肃穆的安静之处,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清幽处为佳境,就在此长眠,就在此别过,放下尘世的所有,羽化成仙。
卢敖升仙小道,沿着龙脊路前行,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学问。饮酒台小憩,博士帽风雅,拜卢敖化石,望四处风光,东望苏轼“唤作小峨眉”的障日山,西望翠峰叠嶂,南望活龙活现的猴王峰,北望明镜般的库塘、轻纱流云般的瀑布、红砖碧瓦的村庄,顿感心旷神怡。
仙境何处?人生何求?竹山,卢敖升仙小道,归去,还是无限神往的相思。
(作者系山东省作协会员,诸城市作协副主席)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