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打开书,无限可能

打开书,无限可能

2020-07-10 15:12:57 来源:诸城新闻网
肖家鑫

  晚上8点,在山东济南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王强将读了大半的《鲁迅选集》塞到枕头下,掏出手机看新闻。 
  王强是一名90后,现在中建八局一公司的高铁围合项目上工作,已经结婚生子。对他而言,读书一半是爱好,一半是责任,“孩子渐渐长大,我不想做个一问三不知的家长。” 
  公司在项目工地上建了一个职工书屋,藏书1000多本,王强成了那里的常客,还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 
  近年来,各地图书室等文化场地建设日趋完善,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图书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获取知识的门槛降低,阅读选择进一步增多。这一切,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工的阅读生活,也衍生出了新的需求。 
  “除了像书屋这样的硬件配套,还需要工友间的相互带动。”王强说,在公司鼓励和工友带动下,更多工人逐渐有了阅读意愿,有事没事都会去职工书屋坐一坐。据该项目部统计,1394名员工中,881人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超过2小时,八成以上有阅读各类资讯的习惯,三成员工平时有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含网络小说等)的习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去年开展了一个关于农民工群体阅读现状的研究课题,发现受访农民工普遍认同“读书有用”,不同行业农民工的阅读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建筑工人由于集体居住,交流范围比较稳定,因此阅读趣味相互影响,且受亲缘地缘关联较强。” 
  “心能不能静下来,有时决定了阅读的状态和效果,而这对农民工来说有点难。”山东省临沂市的60后农民工作家尤克利,深知边打工边阅读不易,“毕竟得挣钱养家,阅读和写作既费钱又费精力,有的朋友还为此和家人闹矛盾。”尤克利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快40岁时外出打工,却因为思乡情绪激起了写作欲望,从此边打工边写作。 
  尤克利回忆,以前为了找本书专门跑去一家企业的图书馆,还被撵了出来。读书有了心得体会,也无人交流诉说。“如今,通过手机就能阅读、沟通、交流。”尤克利常在下班后,通过微信分享自己的作品,“就像过河一样,以前都是蹚水过河,如今有桥了。” 
  同样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宋长征和王德席,因为热爱阅读和写作,如今都成了作协会员。尤克利和宋长征还是山东省作协的签约作家。 
  宋长征在老家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据他观察,小镇青年的注意力如今更多集中在短视频、手游上,“但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确实让阅读的广度扩大了。”王德席认为,互联网给农民工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交流创作的平台。 
  经过多年打工奋斗,山东商河县郑路镇谢晴和丈夫在济南市区的建材市场里经营起一个小店铺。今年40岁的她一直有个心结,她初中时原本成绩不错,却因种种原因辍学。为了弥补遗憾,这些年来她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一开始我拿着哥哥的课本在家自学,后来有了零花钱就去集市书摊上买书。”谢晴说,那时选择不多,手头有什么就读什么,“一直希望有个类似读书会的组织,可以得到指导、彼此交流。” 
  2019年,当地和企业合作开办凤翮筑梦书屋,定期组织亲子阅读等公益活动,谢晴第一时间报名。项目负责人徐斌多年来一直从事社区书屋的运营工作,在他看来,提高农民工阅读率,不能单纯指望图书室等硬件建设,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常态化的社区阅读活动。 
  现在,谢晴在网上持续充电,付费参与微信学习群里的课程,每天晚上都打卡上课。(来源:人民日报)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知晓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