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勇
我的老家在桃林镇的小山村里,那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到过我们桃林镇的人都说我们桃林是集度假、休闲、养老于一体的天然氧吧。的确,如今的桃林镇依托天然的环境与有利的地形,形成了一个以桃林绿茶为突破点的旅游采摘农家乐产业链,善良淳朴的桃林人真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各家各户奔赴在致富的宽阔道路上……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很多农村家庭都养着骡、马、驴、牛中的一种,以便用作田间生产或日常出行……我小的时候,爷爷养了一头小母驴,在爷爷心里,这头驴就是他一辈子的“驴伙计”,爷爷和它并肩奋斗了一辈子。当时,这头小母驴既可以帮着种地、拉庄稼,又可以产驴崽子卖钱养家糊口。可以说,这头小毛驴是我家的功臣,不仅是发家致富的好帮手,还是做农活的主要劳动力,堪称“宝驴”。爷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了一辈子庄稼活,就是爷爷的这个“驴伙计”帮着他春播秋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活着我们这一大家子人……
在我记忆中,爷爷高大魁梧,下巴上那撮山羊胡显得格外精神。庄稼地里的活爷爷样样都会,而且做得井井有条,无论刮风下雨都闲不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在相牲口上有一套自己的本事,无论是猪、牛、马还是骡子,他都能相个八九不离十。村里的人想买牲口了,就找爷爷一块去集贸市场的牲口市帮着相一相。爷爷相牲口有一套,是不是因病去卖的、是不是老牲口,包括出生后几年的牲口他都能看得出来。有时,他觉得在这个集贸市场上的牲畜(特别是生猪)买着合适,自己就买回家,在家里养几天再去别的集贸市场上卖掉,还能赚取差价。
爷爷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化生产,农民都是靠天吃饭,驴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驴车的车架是纯实木打制的,两边加上带轴的车轮子,轮子上面有车帮,平常可以坐人,运送庄稼的时候可以系上绳子捆绑庄稼用。在车把上装上驴套,就是驴用来拉车的专用行头。那时的田间地头,集贸市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车子,便于运送庄稼,同时也是行人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田包干到户,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驴车逐渐退出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日常,爷爷才把他的“驴伙计”找了一户好人家喂养了。
(作者单位:雷沃重工诸城车辆厂)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