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被污染环境消毒,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细节都是疫情防控底线。
杨鹏,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诊断、救治外的3个环节均由他和他的疾控同事们承担和参与。他们的工作,不像一线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这些抗疫战场上的“隐形战士”作用却举足轻重、事关全局与成败。
一台不知疲倦的满格发动机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杨鹏和他的同事比其他人更早地进入战备状态,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清点应急物资、组织防控技术培训。
除夕下午5点左右,杨鹏接到两名密切接触者的协查通报,他和同事们紧急集结出动赶到一线,等把密接人员排查、隔离、监测工作全部落实妥当,到家已是深夜。
杨鹏很忙。他在一线督导,担心医院个别人员培训、防护意识不到位、口罩防护服短缺,出现疏漏,他对接院长、现场培训相关人员,帮助协调口罩等防护用品。他在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全面技术指导,理顺工作流程,安排每个房间内消毒措施的落实,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
诸城发现、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杨鹏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他们最忙碌最紧张的48小时持续战。他连夜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近期全部活动轨迹;全面排查、追踪、核实、管理密切接触者,划定疫点;连夜撰写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在当地卫生院配合下开展了疫点消毒,指导医疗机构等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整理病例轨迹和情况说明,参加电视录制回应社会关切、科普防控知识;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点检查指导.......从小年到正月二十,28天,杨鹏几乎没离开过工作岗位。最忙的三天里,他的电话接打了200多个......
同事张庆利说:“任务状态下的杨鹏简直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满格发动机。”
多面的杨鹏
瘦瘦高高的杨鹏,平时不很爱说话,很容易就让你忽视掉他的存在。但抗疫战场上的杨鹏,你会见识他的多面性。
禁区里工作时,是“冷”杨鹏。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直面病毒疫点消杀,常人的禁区通常是杨鹏和他的同事们工作的主场。从甲流、人感染禽流感到埃博拉出血热到登革热,他穿越的“禁区”次数已记不清。而每次在一线禁区工作的他,总是特别冷静,不多言,说也是言简意赅,直奔重点。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有条不紊地处置、直面风险。同事们说:“看到他的冷静,我们心里也特别有谱。”
防控应急队里,是“热”杨鹏。疾控人是疫情处置的先遣队,风险直面第一人,这个团队里,杨鹏是那个热心、让大家踏实的人。他习惯性地随身带着一套防护服,有风险的地方,从来都是他先上。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待命,始终保持应急状态,随时为全市各部门单位提供防控技术支持。他根据最新防控方案连夜赶制课件开展培训,起草防控宣传单印制下发。
一线危急时刻,是“怒”杨鹏。杨鹏总是能快速又规范地穿、脱防护服,同事称他是“一个闭着眼能迅速搞定防护服的人”。这其实是他十多年的经历练就出来的。平时,他就拿出一套防护服让同事们专门用来演练,好几个同事都因穿戴防护服不标准被杨鹏狠狠地训过。“一个很小的细节就可能会酿成大错,我们疾控人坚决不能有丝毫大意。”杨鹏还因基层医护人员不遵守传染病防控要求,单凭责任和热情多人靠近密切接触者,而现场对他们怒吼过。
在防疫一线,人们总会看到杨鹏疾步的身影,这身影,犹如一个冲锋的战士。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