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入户,他第一个冲在前。为了解除老百姓的戒备和排斥,他穿着便服,坐在返乡群众家中,测量体温,询问健康情况,留下电话号码,互加微信。暖心周到的疫情防控措施,赢得邻里乡亲阵阵叫好。
他是张清林,诸城市石桥子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主任。每天,他要带领全科人员确保人群管控到位,转诊及时,防护到位;制定卫生室发热病人日报告制度,将辖区发热病人逐一登记,就诊记录、医疗过程、患者转归,均记录清楚;对所有返乡人员开展流行学调查、体温监测、一般状况询问、健康宣教等工作。
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疫情时,张清林刚刚23岁。身材单薄瘦弱,脸庞稚嫩却坚毅,一直坚守在医院发热门诊。在将近两个月的发热病人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宣教等工作中,他付出了汗水和泪水。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再次挺身而出,与同事一道承担起了石桥子镇外来返乡人员的居家医学观察工作,并担任疑似病例筛查隔离组的组长,危难之时又冲在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一线。
外来返乡人员的居家医学观察和疑似病例筛查隔离工作,对平常人来说可能不知道危险有多大,但对医护人员来说这可是真正的一线。他们需要和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近距离接触,面对群众的不认识、不了解、排斥、拒绝,甚至是恶言相向,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疫情,他义无反顾,勇敢逆行走向第一线!
东魏家庄子的李某,在武汉打工,春节回到了老家。每天,面对张清林带着工作人员来测量两次体温,感觉特别不舒畅。1月29日上午8点半,李某有点轻微咳嗽,测量腋温37.1℃。
下午2点半,李某体温37.2℃,有些恐慌起来,自己说害怕。面对这个“90后”的男孩,张清林陷入了沉思,新冠肺炎观察期第8天,的确是处在潜伏期,但是他乏力、肌肉酸痛、腹泻的症状都没有,只是轻微的咳嗽,还时有时无。
张清林仔细观察这个瘦弱的男孩,老是待在暖炕上,也不开窗透气,虽然屋里不冷,但是那件藏青色的棉袄,一直穿在身上,会不会是这个原因?
关键时刻,张清林将李某的情况上报给了镇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让他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小时量一次体温,专人管靠,做好心理疏导,劝导李某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严格科学防护,并与诸城市人民医院及时沟通,发现温度继续升高,及时转诊至市人民医院。
张清林耐心嘱咐李某,把窗户打开,通通风换换气,放轻松,多喝白开水,在房间里走一下,别老是抱着手机聊天。当天晚上22点再测量时,36.6℃,张清林才稍显放松。
1月31日,36.5度,无咳嗽,无乏力,无腹泻,警报解除。2月6日,李某顺利解除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开心地笑着说:“谢谢您,张大夫!”。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张清林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缩影,他们任劳任怨、默默奉献,面对疫情,冲在前方,执著坚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他们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疾苦,关心群众安危,关键时刻毫不退缩、勇于担当,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康。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