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被污染环境消毒,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细节都是疫情防控底线。
杨鹏,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诊断、救治外的3个环节均由他和他的疾控同事们承担和参与。他们的工作,不像一线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这些抗疫战场上的“隐形战士”作用却举足轻重、事关全局与成败。
一台不知疲倦的满格发动机
从2019年农历小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日趋紧张来,杨鹏和他的同事已经比其他人更早的进入战备状态,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清点应急物资、组织防控技术培训。疾控人的职业敏感和素养,让他比以往更警惕、更周全的做了疫情防控准备。
2019年除夕下午五点左右,杨鹏接到两名密切接触者的协查通报,他和同事们紧急集结出动赶到一线,等把密接人员排查、隔离、监测工作全部落实妥当,到家已是深夜。
杨鹏很忙。
他在一线督导:不放心万一医院个别人员培训、防护意识不到位、口罩防护服短缺,出现疏漏,他对接院长、现场培训相关人员,帮助协调到位了口罩等防护用品。
他在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全面技术指导:理顺工作流程,安排每个房间内消毒措施的落实,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直到亲眼看到密切接触者入住,隔离点规范运转。
诸城发现、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杨鹏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他们最忙碌最紧张的12时辰、48小时持续战。
连夜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近期全部活动轨迹;全面排查、追踪、核实、管理密切接触者,划定疫点;连夜撰写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在当地卫生院配合下开展了疫点消毒,指导医疗机构等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落;整理病例轨迹和情况说明,参加电视录制回应社会关切、科普防控知识;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点检查指导.......
首例确诊病例后的12个时辰、48个小时,杨鹏以跑的速度在做他能做到的;从小年到正月二十,28天,杨鹏几乎没离开过工作岗位。最忙的三天里,他的电话接打了200多个......
同事张庆利说:“任务状态下的杨鹏、战场上的杨鹏,简直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满格发动机。”
多面的杨鹏
瘦瘦高高的杨鹏,平时不很爱说话,很容易就让你忽视掉他的存在。但抗疫战场上的杨鹏,你会见识他的多面性、他的“定心力”和“磁场”。
禁区里工作时,是“冷”杨鹏。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直面病毒疫点消杀,常人的禁区通常是杨鹏和他的同事们工作的主场。2003年潍坊医学院本科毕业的杨鹏17年没离开过疾控中心,从毛头小子到副主任,从甲流、人感染禽流感到埃博拉出血热到登革热,他穿越的“禁区”次数已记不清。而每次在一线禁区工作的他,总是特别冷静,不多言,说也是言简意赅,直奔重点。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有条不紊的处置、直面风险。同事们说:“看到他的冷静,我们心里也特别有谱。”
防控应急队里,是“热”杨鹏。疾控人是疫情处置的先遣队,风险直面第一人,这个团队里,杨鹏是那个热心,让大家踏实的人。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24小时可以找到他。他习惯性地随身带着一套防护服,有风险的地方,从来是他先上。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待命,始终保持应急状态,随时为全市各部门单位提供防控技术支持。他根据最新防控方案连夜赶制课件开展培训,起草防控宣传单印制下发。个别同事工作时间短、经验相对少,他主动靠上、补上。应急队里的事,作为分管领导,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带头、协调、推动。
一线危急时刻,是“怒”杨鹏。杨鹏有个很让同事服的本事,总是能快速又规范地穿、脱防护服,同事称他是“一个闭着眼能迅速搞定防护服的人”。这些其实是他十多年出现场多了练就出来的。因为,杨鹏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每个疾控人抢出的时间就可能更早一秒的切断传播途径,多降低一份风险。平时,他就拿出一套防护服让同事们专门用来演练,好几个同事都因穿戴防护服不标准被杨鹏狠狠的训过。“一个很小的细节就可能会酿成大错,我们疾控人坚决不能有丝毫大意”,同事理解。杨鹏还因基层医护人员不遵守传染病防控要求,单凭责任和热情多人靠近密切接触者,而现场对他们怒吼过。“太危险了!很多时候不能单靠责任和热情去做防控工作。”在他的着急和担忧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专业、敬业和担当。一向文质彬彬的他这一吼,吼醒了很多人科学专业防护的那根弦。
杨鹏的两个后方
聊起来的时候,问他最担心的是什么,杨鹏回答的不是自己会遇到的风险,而是“我不担心我们自己,我最担心的是基层防控工作人员的防控知识不够。”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科学防控知识覆盖全市每个角落、每个人。
有一次,持续的劳累和透支让他在分管的传防科差点晕倒。同事问他:“累吧?”他说:“累。但特殊时期,我们这些岗位上的人多坚持一下、多努力一些就能多解决很多问题,多帮助很多人。”
没有官话套话,没有豪言壮语。一如面对问题时他经常会一语中的:可以。不可以。
了解他的人懂他为什么会一直马不停蹄的奔跑在健康科普、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控的路上。就像妻子知道他24小时待命,经常夜半电话、夜半出征,忙起来没时间休息,就给他单独整理了间卧室不打扰他有限的休息时间。就像他的父母,俩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知道你忙,我们不用你操心,没事我们就不给你打电话了,不过你一定注意安全。”父母很少响起的电话,常成为他忙碌过后心底那份深深的自责和亏欠。
“我们主任57岁了还穿防护服亲自进现场会诊,同事孩子没满月都顾不上管进入疫点消杀,他们都是我的榜样,都做的比我好。”杨鹏心里有两个后方,一个是他们疾控人要守护的112万龙城人的大后方,一个是支持着他的家庭大后方。
碰到杨鹏去防控现场督导,高高的他一步跨过了别人的一步半,像极了他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疾步的战斗身影……认识他的人很容易想起两个字——尊重。一个防疫战场上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隐形战士,也必将被别人尊重。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