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考

2019-11-08 11:02:20 来源:诸城新闻网
  

刘冠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然而,“梁祝”传说的发源地在何处,一直没有明确定论。关于“梁祝”传说起源的版本很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根据各地民间传说,考证出浙江宁波,山东曲阜、嘉祥,江苏宜兴、江都、苏州,甘肃清水,河北河间,安徽舒城,山西蒲州等十余处起源地。但是在安丘的南部与诸城北部交接区域,同样有着“梁祝”的传说及遗存。在安丘官庄的马家庄子、桥北头,在诸城石桥子、相州的里丈、梁山屯、祝家楼、小梁山等地有着与外地传说中的地点及距离基本吻合的情况,传说中著名的“十八里相送”的地点石桥子,距“梁祝”求学的小梁山,正巧十八里路。近年来,诸城市文史专家学者,挖掘整理梁祝文化内涵,申报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丘官庄的桥北头墓,相传便是当年的“梁祝冢”,现为安丘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传为梁祝的坟茔,旧时墓东有一条南北大道,当地流传着梁祝的故事:“东不埋,西不埋,埋在里丈河北崖,马家娶亲把那走,黑风狂风刮起来,开开坟门我进来……”桥北头墓位于里丈村河北崖,河便是现在安丘与诸城的界河“渠河”。渠河北安丘南部的部分村庄,过去属于诸城,后划归安丘。 
  诸城梁祝传说中的男主人公梁山伯,他的出生地梁山屯村位于诸城市北部的相州镇,村西北三里远有一座小梁山,山上塾堂遗迹尚存,这里便是传说中“梁祝”相识的学堂。沿小梁山西行十八里路至石桥子镇,还能看到一座古桥的遗迹。从石桥子镇再往西几里路,便到了传说中祝英台的家(祝家楼);沿祝家楼往北,便是里丈村的“梁祝冢” (桥北头墓),冢边的一条大路,直通传说中祝英台父母逼其嫁给的马文才的家(安丘官庄镇马家庄子村)。 
  关于“梁祝”的传说,在各地区内容大致相同。相传在我国西晋南北朝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祝英台与梁山伯在书院,同窗共读三年,一见如故,志趣相投,感情笃深,结拜为兄弟,分手时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祝回家时曾向梁留下的蝴蝶玉扇坠,托言为小九妹做媒而许婚。梁回家后方知祝英台即是小九妹,便欣然前往提亲。谁知祝员外已将英台另许配秀才马文才,英台抗婚不从。梁山伯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身亡,家人遂将英台与山伯合葬,两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先后殉情而死,化为一双蝴蝶,这是一个美丽而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因而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现查阅诸城的各种文献史料,整理诸城版“梁祝”传说。据考最早始于晋代或南北朝时期,完整故事形成于唐,传唱或表演在宋代。传说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大部分。 
  其一(梁家说),诸城市北部相州镇有梁山屯村,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传说梁家生活早年富裕,山伯的父亲也曾办过塾堂,不幸积劳成疾,三十几岁便撒手西去,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为命,日子逐渐败落下来。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儿,自幼体弱多病,家中生活仅靠母亲雇短工经营几亩薄地为生。山伯十六岁时,母亲为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俭用,攒些积蓄,把梁山伯送到了村西北三里远小梁山上的塾堂里读书,因塾师曾是梁山伯父亲的好友,故而山伯在塾堂处处受到师父的关照,学业甚佳。小梁山上的塾堂遗迹至今尚存,大门石墩及书房寝室清晰可辨。在塾堂读书时,梁山伯结识了女扮男装前来读书的祝英台,两人同窗共读,同室相居,兄弟相称,感情笃深。一晃三年过去,直至学业完成下山之时,山伯也未察觉出英台的真实身份,并执意要送一送祝贤弟。两人边走边聊,畅叙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诸城市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上,才被英台劝住,这就是有名的十八里相送。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至今犹在,是一座不大的悬砌拱桥,石桥面上磨蹭光滑,仍相当结实,这里距离小梁山恰巧十八里整。就在这小石桥上,英台面对相处三年的梁兄,爱恋之情再难自制,于是提出为自家的小九妹做媒许配山伯,并叮嘱山伯一定要早日到祝家提亲。见山伯应允后,两人才依依惜别。山伯再回学堂拜别师父时,才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赶忙前往祝家提亲。当梁山伯知道祝员外已将英台强行许配马文才,连英台也不曾见一面即被逐出门外,回家后悔恨交加,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在山伯病危之时,他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到别处安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崖。”因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说完,山伯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梁母依照儿子的嘱咐,将山伯安葬到今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崖(现安丘官庄桥北头村东)。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唱词中,山伯临终唱:“我死后,东不埋,西不埋,就把我埋在里丈河北崖!”里丈河北有渠河,河北崖确有梁祝冢(桥北头墓)。 
  其二(祝家说),在诸城市石桥子镇有祝家楼村,祝英台就是该村祝员外之女。当时祝家子嗣大排行,英台在女中行九,小名叫九红儿,只因祝员外膝下无子,又禁不住英台苦苦请求,于是就同意了英台去小梁山求学。英台上山以后,一直隐瞒真实身份,两年过去竟无人察觉,直到第三年临近学业结束,才被师父窥出些端倪。他见英台方便时与他人不同,即使小解也要蹲下,便告知妻子,师母便暗中留意,果然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师父思忖良久后说:“反正也快终业了,还是不张扬为好,传出去会坏了人家的名声。”于是英台才得以平安下山。祝英台回家以后,方知父亲已为自己许下婚事。后又得知山伯曾来提亲被父亲拒绝,便终日以泪洗面,再闻山伯已殉情而死,葬于里丈河北崖,即三日不食,并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以拖延婚期。直至出嫁上轿时,提出在里丈河北崖落轿一次,以祭拜梁兄亡灵,否则绝不上轿。这才上演出裂冢化蝶那一场戏来。 
  其三(梁祝冢说),在诸城市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条通往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庄子村的旧道旁,有一座大墓高高立于土丘之上,封土之上双顶并立,墓周杂草丛生,墓体青草覆盖,立于墓上,南望渠河,北览安丘,东西两道行人,尽收眼底,这就是梁祝冢。据里丈村人讲,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传说有两种,一说是祝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风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轿,前去祭拜梁兄亡灵,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历数梁兄情谊后,撞碑而死,家人遂将英台合葬于此。二说是当时确有坟墓裂开之事,英台钻入,遂翩翩飞出两只蝴蝶,把个马文才急的绕墓追逐,拉了墓地一大圈蒺藜。 
  诸城版《梁祝》传说,是诸城人将发生在诸城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传承下来,因此也就别有一番情味,以其真实、美丽、亲近、悲壮、凄凉而独具特色。因此,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山东诸城,作为一说,也不为牵强。 
  国内民俗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认为,“梁祝”作为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各地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多处“梁祝”传说的遗存地。由于“梁祝”传说时间久远,加上各种史料记载不一,使传说发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保护它,就是让它在民间继续以多种形式流传下去,只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并从中吸取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作者单位:安丘市博物馆)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朱丽锦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