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社会 > 难忘昌城影剧院

难忘昌城影剧院

2019-11-06 14:45:33 来源:诸城新闻网
    诸城电影院    郝敬友摄于2000年

  

王术平

  昌城影剧院,曾经是我们昌城镇父老乡亲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于二零一零年被拆除,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她就像一位老者将自己的青春向广大群众奉献已尽,再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或许拆除就是它必然的归宿。 
  每当我在上班路上,途径影剧院原址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往那片曾经十分熟悉的地方投去留恋的目光,面对丛生的杂草,心中不免生出些惋惜和伤感。 
  昌城影剧院建于一九八二年,当时我们诸城的很多乡镇,在那个年代建起了不少这样的建筑,比如程戈庄镇,解留镇等,这些影剧院的建筑风格也都基本一致。乡镇影剧院在当时解决了乡下人不易进城里看电影的困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百姓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昌城影剧院坐落于昌城镇镇中路十字路口东北角上,坐东面西,与昌城镇政府大院隔路相望。影剧院的主楼正面有三层。楼顶五个大字“昌城影剧院”不知是谁的手笔,写得雄厚而又不失力度,堪称书法精品,这五个大字后来用霓虹灯装扮一新,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不停,分外夺目,使影剧院成为当时昌城镇的标志性建筑。 
  影剧院的大门口南侧是售票处,售票处外边的小黑板上常写有近期放映的影片名字、票价和上映时间。检票处是在主楼的入口处,需要先登上数层台阶,检票时有固定的铁栏杆将人们强制性地排成队列,以便按次序检票以防拥挤混乱。检完票后经过两扇带弹簧的大玻璃门,进入到一间过渡性的大走廊。然后是两个入口,一个单号入口,一个双号入口,是根据放映厅里座位号的奇偶数来区分的,观众根据票上的座号分门进入很容易找到座位。两个门口都用厚厚的布帘遮挡着。进得门去便是观看大厅,里面能容纳好几百人,座位成列成行地从后面依次往前排列到主席台前。座位是根据人体设计成弧形,而且是固定在地面上,坐着的部分能够活动。最东面是主席台,台上有电影银幕,银幕能升起和落下,日常开大会时领导们往往在此就坐,这里还可作为文艺汇演的舞台。主席台的南北两侧是安全出口。礼堂的南北两面墙上的窗户常年被厚厚的布幔遮住,这样白天也可以放电影。礼堂的顶棚是纵横交错焊接的钢铁跨梁,上面悬挂着白色的日光灯。影剧院的顶棚起初没做任何装修,遮盖屋顶的椽子看得一清二楚。即便是这样,在当时百姓们眼里,依然是个很豪华的地方。 
  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困乏,去影剧院看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享受。虽然票价只有区区几毛钱,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都是舍不得花的钱。在平常,只有等到镇上的电影放映队把影片带到村里来放映,村里的男女老少才能过把电影瘾。 
  每当影院有新电影要放映的时候,村里的广播喇叭就会开始宣传———“昌城影剧院将于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上映彩色宽银幕武打故事片***,欢迎大家到时前去观看……”然后经过人们口口相传,消息就像炸开锅一样传播开来。而影剧院里对新电影的宣传也是做足了功夫。二楼宽阔的阳台上挂起了巨幅宣传海报,上面写着放大的电影名字,还摘录上了片中男女主角的大幅照片或者一两个影片中的特写镜头,影院周围的墙上也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幅海报。什么“宽银幕”“武打片”“故事片”等字眼,有时还会特别提到影片的出品地,尤其是标明影片产自“香港”时,格外挑拨人心,人们观看的欲望会更加高涨,这是因为当时香港电影制作质量非常高,情节也非常精彩,尤其是香港武打片,在当时百姓们心中有很大的反响。 
  电影放映的当天,可谓是人山人海,像农村赶大集一样热闹。伴着广播喇叭里播放的歌曲,卖瓜子和香烟的小贩们,看自行车的师傅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人们洋溢着一脸的喜悦和期待,两个一块儿,三个一伙儿,有的是大人领着孩子,有的是一对恋人。说说笑笑、嘈嘈杂杂。大家从买票、检票、入场、找座位,都是前拥后挤,熙熙攘攘。这时放映大厅的大日光灯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来来回回找座位的人、相互打招呼的人,川流不息,晃荡在眼前,说笑声、叫喊声、嗑瓜子声,咳嗽声,声声入耳,此起彼伏。 
  突然一阵电铃声响起,于是嘈杂声越来越小,放映大厅逐渐安静下来,灯光随即也熄灭了。这时从身后高墙上方的小窗口处射出一束光亮,眼前洁白的银幕上便出现了跳动的画面,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吸引住了,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惊恐万分,时而抽泣抹泪。电影的艺术魅力就是让人无法阻挡。于是,众多的电影人物形象便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机智勇敢的潘冬子,坚贞不屈的江姐,乐于助人的牛百岁,身手敏捷的红牡丹……,许多的电影演员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吴海燕、郭凯敏、张瑜、龚雪……这些电影演员当时可谓红极一时,用现在的话讲,那叫“大明星”。他们的肖像还被印到了年画上,被人们争相购买张贴,他们已成为当时百姓们的精神偶像,引领了那个时代的风尚。 
  印象最深的一次去影剧院看电影是在小学二年级,那是1986年的春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新修的柏油马路徒步来到昌城影剧院。老师要求我们入场后不准大声喧哗、不准到处乱跑、不准乱扔果皮纸屑……那次观看的影片是《少年犯》。影片用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批少年犯劳动教养的故事。这些问题孩子,入狱前身上存在的问题都不少,最终都因为触犯法律而锒铛入狱。入狱后他们长期不服从管教,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想自杀,有的想越狱逃跑,后来经过教育改造,都改邪归正了。有的提前释放,有的考上了大学。影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青少年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误入了歧途、走上了犯罪道路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这样一种教育信息:问题少年并非无药可救,只要社会、家庭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时,我们还小,看这部影片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不能做坏孩子的观念开始深入我们的心灵。还有一部印象很深的影片叫《少林寺》,由李连杰、丁岚、于承惠主演,这是我在影剧院观看的第一部宽银幕武打片。这部影片是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武打片,都是实景拍摄,所以场场爆满,后来听说这是李连杰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冠军之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初中以后,学校组织我们去昌城影剧院看电影的机会更多了,这期间观看的多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有《闪闪的红星》《在烈火中永生》《渡江侦察记》《洪湖赤卫队》《开国大典》《雷锋》,通过观看这些影片,使我们这些青少年受到了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期间还看过台湾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就像现在流行的催泪大戏,情节异常感人,记得电影播放时,整个观众席上都哭得稀里哗啦,尤其是女同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去昌城影剧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影剧院也逐渐变得冷清了。当时,电视机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加上市面上还出现了录像厅、游戏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尤其是录像厅,类似小型电影院,给昌城影剧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致影剧院最终关门停业。后来,影剧院进行了装修,屋檐上装上了仿古的琉璃瓦,大厅的顶棚装上了天花板,正中央做成一个大大的鲜艳的红五角星,这里便成为昌城镇党委政府、企业学校的集会场所。 
  二零零四年底,诸城市泸河集团有限公司在昌城影剧院举行了隆重的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那是腊月二十七的上午,公司全体员工穿着崭新的工作服有秩序地步入会场,会场上播放着雄壮的《欢迎进行曲》,主席台上坐着市里和镇里以及公司的有关领导,主席台的正前方摆满了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非常喜庆。那次大会,我作为公司先进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登上隆重的领奖台,也是第一次登上昌城影剧院的舞台,心情异常激动,当我和其他获奖的同事们一起手捧光荣的获奖证书时,观众席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昌城影剧院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昌城影剧院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我和像我这样深深回忆昌城影剧院的人们来说,留下的是永远的记忆! 
  (作者系市作家协会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朱丽锦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