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乡村弱、城镇挤” 成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山东省是如何破解的?9月2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全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山东努力解决了“地”“钱”“人”等关键因素。
山师附小小班额教室 王文彬摄
聚焦:
山东破解“乡村弱、城镇挤”
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实施、乡村提升、城镇扩源”的思路,聚焦“地”“钱”“人”关键因素,在农村启动“全面改薄”工程,在城镇启动“解决大班额”工程,全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山东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37所,新增学位270多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由2014学年度的19.77%降至6.6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此外,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山东省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等。其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7183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需要改造、维修的破旧校舍和危险房屋占50%以上,目前已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要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如何供地?
省级层面统筹“给地”指标3万亩以上
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地”的问题很重要。山东三级统筹解决“地”的问题。
记者获悉,山东完善工作机制,设立绿色通道,两项工程涉及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确保学校建设用地应保尽保。2015年以来,省级层面累计统筹新增用地指标30000亩以上。
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
面对短期内教育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指导各地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腾出土地用于学校建设,有效缓解了学校建设土地指标紧缺的问题。
从哪儿筹钱?
化解“大班额”工程,山东近几年累计投资1200亿
记者获悉,近年来,山东为破解“乡村弱、城镇挤”多措并举解决“钱”的问题。
“增”财政投入。“全面改薄”工程开始后,省级财政5年拿出71.6亿元进行支持。化解“大班额”工程中,省级财政已安排以奖代补资金42亿元,支持引导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约300亿元。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山东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37所,新增学位270多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由2014学年度的19.77%降至6.6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减”收费支出。省财政、发改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挤”政府债券。针对解决“大班额”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2018-2019年,在地方政府债券中“挤”出230亿元用于支持工程建设,极大缓解了筹资难题。四是“保”资金效益。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坚持向薄弱地区、向乡村学校、向困难群体倾斜,保障了“最薄弱”环节发展需要。针对农村学校运行困难实际,山东省在国家“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基础上进行升级,对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
教师不够咋办?
近3年,山东共补充教师近12万名
记者获悉,近年来,山东为破解“乡村弱、城镇挤”多措并举解决“人”的问题。
创新编制管理,突破教师编制“瓶颈”。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对班额较小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寄宿制学校和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核增5%编制。加大区域调剂力度,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超过原有总量的,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对满编超编、但结构性缺员的学校,通过重新核编、完善核编方式、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县域内统筹解决等方式,为中小学增加可用编制3.5万名。近3年,全省共补充教师11.51万名。
实施县管校聘,推动师资配置“均衡”。在全国率先整体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教师由原来的“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走教普遍开展。2015年以来全省交流轮岗教师13.98万人,其中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3.58万人。
强化师资保障,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加大乡村学校优秀教师补充力度,实施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2016年至2019年已招收公费师范1.7万名。每年安排1.4万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财政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补助。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实施乡村教师“两贴、两房、体检、荣誉、特岗、提高、倾斜”的惠师政策“组合拳”,提高乡村教师岗位职业吸引力。今年,在初中、小学分别按2%、1%比例,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成长发展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