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绵绵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织就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画卷—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奋进吧山东 > 山东:绵绵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织就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山东:绵绵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织就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2025-04-22 09:05:44 来源: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山东全省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塑形和铸魂相统一,一体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明乡风建设、移风易俗三大基本任务,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工作机制得到加强,在文明乡风建设推进的同时,建立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统筹联动、协同推进,形成了上下一体、全域发力的整体效应。乡村文化持续活跃,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喜庆不断,“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气氛浓郁,村超、村赛、村晚、村歌此起彼伏,“群众演群众看”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亮点纷呈,民间民俗文化带动乡村旅游高潮迭起,乡村大众文化呈现新热度。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深入实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落实挂点包联制度,发挥省派“四进”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作用,各有关部门联合发力。文明乡风向上向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倡树,美德信用积分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戏曲演员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启动仪式后合影。

山东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短板和最大后劲也在农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强省建设精神力量的广泛凝聚,直接关系全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面向新征程,山东将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和总体要求、整体任务,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坚持不懈把党的创新理论传到千家万户。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根本最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体实践中必须结合乡村实际,入情入理讲理论、讲政策、讲事理,在共情共鸣中凝聚人心。持续在“时、度、效”上下功夫,在文化生活服务当中穿插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适老适小”宣传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持续在“生动鲜活”上下功夫,把握群众兴趣,善用群众语言,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等方式,将民生实事、所见所闻、热点话题融入理论宣讲,把思想讲活、把道理拉透。持续在“多样化”上下功夫,组织各领域各行业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惠农助农等各类下乡活动,主动打造面向农村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多层次产品,用丰富多元、实惠管用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的精神食粮获得感。



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在村里演出。

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化表达,二者融通贯通、互相赋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聚力在“五个融入”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为规范,推动农民群众自觉践行;融入乡村治理,健全奖惩机制,褒扬向上向善,纠治背离公序良俗言行;融入农村建设,在评价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乡村社会治理与社会环境中,体现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作为与实际成效;融入评先树优,把是否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选树各类先进的前置条件;融入日常生活,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我践行”活动,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互助成为日常行为养成和生活习惯。聚力抓实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融通贯通,大力倡树美德和个人健康同向一致的新生活方式,完善美德信用激励嘉许机制,丰富美德超市、暖心食堂等应用场景,让“有美德的好人有好报”。聚力发挥“五为”志愿服务的向上向善导向作用,完善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办法,大力推广长者食堂、助医助洁、爱心托育、权益保护等服务项目,一体推进思想转化、价值培育、关心关爱,把志愿服务的过程变成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美德正能量的过程,引导更多群众以感恩之心回馈别人、回报社会。

在以文化人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所在,要善于从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挖掘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衡量标准,深入挖掘讲仁崇义、孝老爱亲、讲礼尊序、求智增慧、真诚守信、包容友善、遵纪守法、中和生活等有利于激励向上向善精神力量的内容,与核心价值观全面融通,以更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到村居治理和建设中。传承好革命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系列活动,推出更多群众性红色文化产品,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或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展编村史、展村史等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赋能作用,讲好群众身边的奋斗故事,加强乡村民俗文化展示体验,推出更多非遗、美食、手造等文化项目,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乡村社会增正气增活力,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抓好优质文化资源和产品直达农村,一手抓送什么,根据农民群众新需求,有针对性地送理论、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技等;一手抓怎么送,发挥乡镇村文明实践所站承接主体作用,依托文化村居、文化书院建设,开展多样性选送。更好支持群众自办文化,集中培育扶持乡村文化能人、庄户剧团,创排更多群众爱听爱看的地方小戏小剧,既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又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促进地方曲艺传承、乡村文化旅游,实现一举多赢。



新婚夫妇在集体婚礼上宣读结婚誓言。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对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必须亮明态度,各部门协同开展综合整治,形成浓厚社会氛围。强化政策引导,以县为主体,从正向引导激励上研究出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移风易俗引导性政策,扎实做好政策宣传和落地落实,真正让践行移风易俗的农民群众受尊重、得实惠。强化责任落实,一方面把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推广文明新礼仪;另一方面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主动包联红事白事家庭,上门讲政策,靠上做引导。强化依法综合整治,对于高额彩礼,结合村规民约相关规定给予惩戒,党员干部按纪律规定追责问责,严厉打击彩礼欺诈、骗婚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大操大办,加强婚庆公司、酒店的管理,明确标准规定,从源头上解决礼仪宴席场面过大、桌次过多、浪费巨大等问题。对于恶俗婚闹,列入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推进落实。对于殡葬领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对于非法宗教,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宗教非法传播,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对于“黄赌毒”,发挥农村禁毒禁赌会作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守好群众身心健康。对于农村治安,加强排查管控、矛盾调解,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