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古稀之年的我,在外地与儿子过完年,搭乘同学顺风车返乡探亲。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笑。
回家的第二天,与花甲之年的弟弟驾车数十里,去看望80多岁独居生活的大舅。推开大门,却不见人影,进到里屋,见到弯腰驼背、穿着一身老旧衣服的大舅快步迎上来。见我们到来,大舅很是激动,说道,你们能来看看我就心满意足了,怎么还捎着礼物,快坐下,喝口茶。闻言,一股心酸莫名地涌上心头,让我们难以言喻。
记得小时候,大舅经常用手推独轮车,推着姥姥和我到他家小住,崎岖小道需数小时,即使再苦再累,大舅也毫无怨言。有好吃的,大舅也忘不了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家那棵又高又粗的枣树,无论结多少果子,大舅年年都给我们留着,那枣不大,但很甜,我们吃着真是幸福极了。
大舅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要老得多。交流间,他虽然始终笑容满面,但也不难看出,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别样滋味。茶桌上,除了一壶没啥滋味的茶水外,连最为普通的花生与葵花籽等硬果都没有。看来,过年与平时并无二样。
我急忙问道:“大舅,除夕之夜吃水饺了吗?”他稍停片刻,说道:“吃了,是东屋(指大儿子)送来的。”“有年货吗?”“有,是城里闺女买的,可全啦。”大舅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们边喝水,边聊天,大舅一脸慈祥,笑起来的时候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快到吃饭点了,怕给大舅添麻烦,我们起身要走,他挽留吃了饭再走,我们婉言谢绝。当我与弟弟分别送他钱时,他推辞不要。经再三劝说,这是小辈的“孝心”,大舅才勉为其难地收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走出大舅家门,呼吸困难的大舅,依然穿着那件单薄的旧衣服,送我们到路口,直至看不到车影才离开。大舅有两男一女,四辈同堂,其乐融融。在外人看来,是个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好家庭,可日子过得却如此艰难,还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彰显了父辈情怀。
车子行驶在大路上,开着暖风,全身上下暖洋洋的,有春天来了的感觉,但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边观赏沿途风景,边回想着见大舅的情景,弟弟看出来我的心思,便打开车上的音响,让我放松心情。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
当晚,弟弟安排酒宴聚一聚,邀请了小舅、小妗子、兄弟姐妹及家人。一进宴厅,就看到亲人满座的喜人景象。当小舅与小妗子登场的那一瞬间,在坐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齐刷刷站起来,迎接二老到来。二老微笑着说:“外甥们,快坐下,别客气!”
不一会儿,鸡鸭鱼肉上满一大桌,看得口水直流。每一道菜,都是家乡的味道,每吃一口菜,都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想起家乡,想念亲人。就连喝的酒水,也散发着浓浓的家乡的香味。
在那个愉快的夜晚,我们先是共同举杯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而后表达各自敬意。席间,我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气氛非凡,能喝的兴奋了起来,不能喝的也高兴万分。有的诉说着自己的近况,有的与人分享着身边的趣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眼中都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接下来,姐妹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安排酒宴。次日晚上,二妹夫率先安排再次欢聚一堂,紧接着,在第三天的晚上,大妹夫又安排酒宴聚了一次。一次又一次,次次坐无虚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次次喜气洋洋,情谊加深,让人难以忘怀!
近些日子,几乎天天都在饭店酒桌度过,虽说辛苦,但却乐在其中。每次聚餐结束,我们都依依不舍告别,但那份温馨与幸福,却如同晚霞一样,久久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间,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时隔几日,又走访了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中午还一起在他家吃了饭。虽说佳肴不如饭店,但我们却谈笑风生,吃得那般香,喝得那般美。还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一见如故,交谈甚欢,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过年,走亲访友。亲情、友情,在各地洋溢,让人欢乐无比,幸福无限。
(作者系诸城市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