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初中生活—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生活 > 难忘我的初中生活

难忘我的初中生活

2025-02-08 09:37:28 来源:诸城新闻网
范淑强
  你读过需要种地搞勤工俭学的初中吗?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过。它座落于我老家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行寺片区中心地带,离我家所在的村庄约五华里路程,校内汇集着来自片区九个村庄的学生,因此也被称为“行寺联中”。
  学校校园占地百亩,独门独院,绿树成荫,粉灰白墙。远远望去,红瓦校舍鳞次栉比,比肩接踵;阳光穿过柳隙,温柔地洒在墙体,金色的光辉与青砖交相辉映,给沉淀多年的教室披上一层神圣的面纱。
  记得1985年8月31日,是我到行寺联中报到的第一天。此时正值田野中玉米花丝变黄,大豆豆荚颗粒饱满的季节。我和村里新入学的同学沿着村道,淌过小溪,跨过公路,伴随着一路的蝉虫吱吱声,麻雀啾啾声,蚂蚱振翅声和乌鸦的啊啊声,高高兴兴地跨入了菊花怒放,月季婀娜的校园。
  我们新生按照名单被分编成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有70名同学,上午班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任课老师,编了班组,讲完学校规定后,下午就直接带我们到校园东侧的田地割豆子,然后翻地种白菜。
  校园里的田地是学校用来搞勤工俭学的,学校按班级包干,每个年级分得一块土地,为的是让大家体验“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那天用铁锹翻地我有点逞能,翻地的速度很快。班主任见状却说:“你干活儿有点浮躁,不能光图快,要扎得深才行。”我当时脸就红了,这是我入学第一次被老师说,至今记忆犹深。
  上小学时,数学老师曾跟我们讲过,学习要像老黄牛吃草那样,反复咀嚼,才能消化。而到了初中,这一观念则明显滞后。主要不同点体现在“三多一快”方面:课程多、考试多、排名多,节奏快。
  当时的小学只有四门课程,主要以语文、数学为主。而到了初中则有七门课程,学校把课程表安排得特别紧凑,老师讲课进度也特别快。除了正常的课时外,早晚还要上自习,因路程较远,早自习就加到上午课程中,一个上午五节课,下午三节课,晚上还要加两节自习课。
  早上我们起得很早,特别是冬天,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得出门,根本来不及吃热饭,多数同学都是将冷饭带到学校,放在炉子上烤热来吃。上学路上最怕的就是风雪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浑身包得只露出两只眯缝眼,路面结冰后,走路滑倒的不在少数,但从没有人喊过痛,流过泪,只是自嘲地一笑而过。
  老师们授课都十分敬业,且考试频次很高,每学完一个单元一小考;期中、期末一大考,考试时大家都要拉到大操场上,带着自己的小桌凳,前后左右间距2米,每次考完,要把考试成绩排名名单张贴在黑板边上的公示栏内。竞争压力之下,让有些同学打了退堂鼓,早早辍了学。
  有的同学说:“咱们普通中学就是扫盲学校,真正将来能考上大学的几乎凤毛鳞角。若真有希望早就在小升初时,被选拔到城镇的重点班去了。”
  他们说这话有点悲观,但多数同学并没有丢掉信心,有些经过苦学,中途被选拔到重点中学去了。其实,班里的同学随时都在不断变化着,有从高年级复读进来的;有重点中学筛选下来的;也有从其它地方转学进来的等等。
  田野几度麦芽香,初心不改心中红。三尺讲台写丹心,我们的老师从未把我们这些普通初中的学生另眼相看,三寸舌,三寸笔,育三千桃李。有些老师甚至以代课教师的身份无私奉献着,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学习中,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结下亲密无间的感情,时间久了,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老师们朴实无华的爱岗爱国情怀,体验到那个年代农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考试试卷是由老师们用铁笔在蜡纸上,一笔一笔刻印出模板,再用油墨一张一张印刷出来的;做试验是他们平时使用的脸盆、玻璃瓶之类的现成物品,哪怕老师们讲的普通话都夹杂着我们农村本地最朴实的土话。
  作为初中学生,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上商品粮,能进工厂工作或者上技校转个城镇户口,哪怕成为挖煤的合同工,我们都认为那是祖上烧高香的事情。至于考中专、考大学几乎不敢去想。尽管如此,老师们对学习要求依旧很严格,除非你主动辍学或破罐子破摔,否则挨几巴掌揍、罚站、到老师办公室谈话那是避免不了的。
  我挨老师揍和惩罚的次数很多,按现在同学们的话说,那时候你很邪,但人不坏。我也曾因缺乏信心逃过学,班主任来家里找,父母就在边上敲边鼓说:“老师你狠狠地揍,揍他说明你心里有他,如果你不管他了,他就完蛋了。”正是因为有老师们的严格要求,有一年期末考试,我语文成绩居然考到全镇第一。
  初中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成为我最宝贵的回忆之一。我无法忘记班主任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带我们朗读《为人民服务》时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神态;忘不了刚从师专毕业就来教我们数学的孔老师那和善腼腆的笑容;忘不了语速飞快的化学老师郑老师拿自己的洗脸盆做试验,把金属钠放置水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就像小船一样在水中游动的动人场面;忘不了长得像霍元甲的英语老师刘老师,一手用两根手指倒背着教鞭,一手拿着英语书,像侠客一样来回踱着步子,教我们念诵英语课文时的情景;忘不了随军到驻地军营的家属担任政治老师的聂老师,带着浓重的江浙话给我们讲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教我们人生当怎样度过……
  如今算来,我们这批初中同学毕业36年了,同学们有的当了老板,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公务员,也有的当了个体户,每一个同学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没有一个是因不务正业,误入歧途,成为被人指点的不法分子。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先不论学习质量如何,最主要的是我们具备了一种健康向上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离开行寺联中后,这些年,我一直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偶尔回去,也是步履匆匆,很少有空认真地打量自己初中成长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我时常会想念她,回忆她,连上学那条最艰辛的道路,也像春花一样时常绽放在我的梦里。
  (作者系广西作协会员、南宁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