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地瓜情结

地瓜情结

2022-09-27 21:00:23 来源:
 周忠
  童年,村里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以生产队为组织进行集体生产劳动,按人口和公分分配收入。那时粮食很少,全家八口人,一年只能分到300斤左右的小麦。小麦用石磨磨成面粉,储存在一口面缸里,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才能吃,日常生活以地瓜为主。
  我父亲是生产队长,白天带领村民到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到队部研究安排工作,家庭生活的担子都压在母亲肩上。母亲很能干,虽然做生产队的活很辛苦,但是她收工后顾不得休息,扛着大镢和铁锨到村后一条沟里开垦荒地,我放了学也去帮着干。母亲用镢刨,我用钩子除荒草。我常常看到母亲停下刨地,一手扶着镢棒,另一只手抹去脸上的汗水,然后把发梢向耳朵后一别,又继续飞舞大镢了。经过许多日子的辛苦,我们开垦出一块篮球场那样大的土地。母亲满意地说:“这块地,能给我们增收几车地瓜。”
  谷雨过后,母亲带着我在地里用镢起了垄,然后在垄上一棵一棵地插上了地瓜苗。那绿茸茸的地瓜苗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垄上,一行行,一片片,随风摇曳。母亲搓去手掌上的土,望着田地,脸上挂满了幸福。大约一个多月后地瓜苗长大了,远远望去像一块碧绿的地毯。
  星期天,母亲带着我去翻秧锄草。我在前头用一根木杆把地瓜秧翻到垄的左边,露出地皮,母亲则用锄头锄掉垄右边的杂草。到了地头,我再回头把地瓜秧翻到垄的右边,母亲再锄掉垄左边的杂草。锄过的地里地瓜秧子排列整齐,垄上干净整洁,看着就心情舒畅。
  春去秋来,很快到了中秋时节。中秋节那天,生产队放假,学校也放了假。天刚亮,母亲说:“今天我们去地里刨地瓜。”我推出独轮车,车的两边绑上了两个大篓子。母亲扛着镢头,我在前头推着空车兴奋地跑着。
  到了地里,我们先用镰刀把地瓜秧子割下来,拖到地头上晒着,母亲说地瓜秧子晒干后磨成粉,是上好的猪饲料。割了地瓜秧的土地,就像人刚刚理了发一样亮堂。地瓜垄被地瓜撑破了脸,裂缝纵横。母亲脸上挂着微笑,一大镢刨下去,再往上一掀,一墩地瓜就骨碌出来了。地瓜产量很高,一墩能长三四个,估计得两斤左右重。刨出来的地瓜顺着田垄摆成一趟,有红皮的、有白皮的,甚是好看。时间长了,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母亲让我挑几个地瓜,到水沟里洗干净,摘去根须生吃。红皮地瓜是黄瓤的,水分多,很甜。白皮地瓜是白瓤的,水分少,淀粉多,口感差一点。刚出土的地瓜脆生生的,每咬一口都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吃完生地瓜,肚子饱了,就帮着母亲把地瓜拾进车篓子里。装满地瓜的小推车,我是推不动的,就是母亲推着也很吃力。母亲使劲推着车,我拉着,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回家后,母亲挑了一篮子地瓜,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干净,回家装了一大锅。锅里添上水,把锅中间的地瓜挪到周边,留出一个坑,坑里放上一个瓷盆,盆里是切好的豆角、丝瓜、茄子等现摘的蔬菜,蔬菜上再放点豆油和盐。盖上锅盖,生火烧锅,袅袅炊烟从烟囱里钻出来,慢腾腾地飘散到蔚蓝的天空。不一会儿,锅盖下的蒸汽开始升腾,整个屋子里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又过了一会儿,母亲感觉锅里的水蒸发得差不多了,地瓜和蔬菜该熟了,就掀开锅盖,屋子里顿时漾满了甜香。红皮地瓜已经流油了,尤其是靠近锅边的那些。掰开以后,香气四溢,吃上一口,软糯甘甜,比现在的烤炉地瓜好吃多了。白皮地瓜淀粉含量高,煮熟以后皮就裂开了,露出了白色的瓤,吃到嘴里有点噎,最好的吃法就是捏碎了用开水泡着吃。
  我是吃着地瓜长大的。长期吃地瓜,感觉地瓜粘乎乎的,没有滋味,实在咽不下去,一见到地瓜就反胃。有时候实在不想吃了,母亲就教育我:“地瓜虽然不如馒头好吃,但是它能让你填饱肚子,不挨饿。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全靠树叶子充饥,想吃地瓜那简直是白日做梦。现在地瓜尽着你吃,知足吧!再说,你不想吃地瓜,就要好好读书,跳出农村。”从那时起,我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天天吃白面馒头,不再用地瓜充饥。这种向往,变成了我刻苦学习、改变人生的动力。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然而当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地瓜和五谷杂粮更是人们生活营养平衡不可替代的必须品。据说地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等,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是蔬菜中的第一抗癌食品。
  又到了收获地瓜的季节。看到地瓜,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离开已久的母亲,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作者单位:诸城市看守所)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洁晶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