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二十四小时开机

二十四小时开机

2019-09-06 15:36:27 来源:诸城新闻网

刘景森

  我的老家马庄,偏居于诸城大西北,与安丘石埠子隔一条渠河,距县城约八十里,开车近一个小时的行程,原来可谓穷乡僻壤,如今借改革开放之东风,老家的面貌也有了大的改观,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小米之乡”。每逢周末我必然回家一次,不是为家乡的可喜变化所吸引,而是因为那里生活着我年迈的父母。老家也没多少农活可忙,和父母唠唠家常,吃顿便饭,顺代了解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排解一下他们的孤独之情。 
  除了周末,平日与父母联系只能靠电话。原来,老家只有一部座机,农活忙上来时,父母下地劳作,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和弟弟妹妹商量,给两位老人各买了一部老年机,上了年纪,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学习起来特别困难,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教会他们找电话簿、打电话、接电话,母亲学起来还相对容易些,教父亲时,急得我直牙疼,最后总算教会了。父母极少打电话给我们,都是我们主动打过去。每次回老家返回城里,车发动时,父亲永远都是那句“慢点开,到家后打个电话来。”大多都是“遵旨”照办,也有一次例外,那天到家后,记不清让什么事耽搁了,忘记及时打电话,突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说一等等不来,二等不见信,又怕路上开车接电话不安全,最后实在等不及了才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着急,是担心,是万分牵挂,我十分歉疚,赶紧解释。从那以后,停下车的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摸手机给母亲打电话。 
  母亲的娘家是本村,姥娘在我六岁时就去世了,姥爷去世也近三十年了。娘是老大,还有六个弟、妹,我的三个舅都在本村务农,小姨的婆家离我村三里地,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自然少了牵挂的事,最挂念的是我的二姨和三姨。二姨那时还在新疆,和我大表弟一起生活,有七八年之久的样子,直到前年二姨夫去世叶落归根,我二姨也执意留在了老家。我三姨从二十几岁就嫁到了东北吉林,三姨的儿子在黑龙江发展,这几年常常辗转于黑吉两地,多年回不了山东一趟。相隔万水千山,母亲自然最惦念她俩,她们过得幸福吗?冬天穿得暖吗?孩子们是否都孝顺?这种牵挂只能靠电话来排解,但毕竟是长途,平日打电话心疼话费,打电话的频率极低,三姨换了几次手机号,母亲有时想联系她却硬是打不通,着实急得不轻。这几年,联系相对频繁些,但平日通话还是急急忙忙聊几句就撂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完全放开,不再顾忌话费多少,痛痛快快地叙叙姐妹之情。 
  前些年,我干着班主任的工作,白天累得人困马乏,晚上就想静静,不想被别人打扰,睡觉前常常把手机一关,耳不闻心不烦。后来与同事小臧聊天,他说那年父亲的突然去世,因为自己关机,母亲未能及时联系上他,错失了与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留下终生遗憾,从此,他的手机永远是24小时开机,那是亲人与自己交流甚至求救的唯一通道呀。我的父母也是年逾古稀,年轻时都是药片不吃的主,如今却成了乡镇卫生院甚至县医院的常客,所以,我的手机也该是全天候开机的。其实,每次父母晚上或凌晨来电,我的心就突突直跳,担心是不是他们的身体又出状况了,因为没有急事他们极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倒不是怕带他们看病住院麻烦,而是担心自己工作忙,照顾不周,忠孝难以两全。我们兄妹三人及家属都是上班族,我是一名一线教师,课多难调,妻子还有妹妹妹夫都在厂子上班,流水线,假难请,弟弟离家远,住院陪床就成了相当麻烦的事,有时,不得不把父母都接来,让没犯病的老人照顾犯病的老人,每每此时,想到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养育成人,如今老了,到了用人照顾之时,子女们却都身不由己,无法全身心投入,总是羞愧万分。 
  电话声又响起,是我妹妹,约我周日回老家看望父母… 
  我一如既往地二十四小时开着机,就像夜里给亲人留一盏灯,开一扇门那样。 
  (作者单位:市实验初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朱丽锦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