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自修在研习书法
朱自修先生把他的人生归结为三部分:衣食人生、政治人生、艺术人生。年轻时,为了吃饱穿暖而努力工作;后来去机关当了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算圆满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退休后,朱自修找了另一个活法:研习书法,由此开始自己另一阶段的人生:艺术人生。
朱自修今年64岁,提起他的书法,左邻右舍都知道。记者去采访时,正碰上朱老的一个邻居在向他讨教关于书法的问题。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奖老朱也拿了十几个,其中不乏国家级的,在书法界的名头越来越响亮,我市一些书法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向朱老学习,让他退休后的生活越来越充实了。
要说朱老和书法结缘,始于一个偶然机会。朱老退休不久,我市要举办老干部书法展,朱自修获邀参加。可老先生想,要说钢笔字和粉笔字,那是没问题,然而要说毛笔字,因工作后时间紧张,已撂下多年,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那就试一试吧。于是他又拾起年轻时就喜欢的毛笔,日复日,月复月地练起来。此后朱老就放不下笔了。
谈起这几年研习书法的感悟,朱老感慨不少。在他看来,书法是中国最古老、最高雅的艺术形式之一,非得爱好、勤奋,有一定的悟性,再加上正确的路径,才能取得一点成果。古语说:取法乎上。从研习书法一开始,朱老在涉猎行草书的同时就主攻钟王一路的楷书。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楷书之祖”之称,和王羲之并称“钟王”。读帖—临帖—创作是朱老研习书法的一个路径,最开始时,他拿着钟王的字帖,仔细琢磨每幅字的内容、章法、笔划和结体,然后再神形兼备地临摹。他告诉记者,研习书法既是一个临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形式都蕴含不同的深意。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朱老找到了乐趣。几年下来,他觉得书法激活了他的想象,点燃了他的激情,每天固定三个小时的书法时间让他的精神有了寄托,也使他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艺术色彩。正如朱老说:“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因为觉得生活有了盼头。有时候得了个奖,就会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十分有成就感。”
在朱老家的客厅里,记者见到已经成型的作品被他固定在白板上晾干,一个一个规整又不乏灵活的小楷跳跃在纸间;在朱老的书房,一页页裁剪整齐的宣纸,还有数十个印章、毛笔等工具整齐地摆放在书案上。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朱老琢磨着不同的作品要用什么颜色的纸张、纸张的大小,要用哪种形式的印章、印章大小等等诸多细节。朱老说:“书法的艺术学问是很深奥,一幅完整的作品要考虑很多细节,不论哪个细节考虑不到,这项艺术创作就是失败的。”在他创作过程中,杯子被他用来刻画宣纸上的图形,铁钉被他用来刻线打暗格……看得出在书法上朱老是个有心人。
在朱老的影响下,他的孙女在书法上也取得了不错的造诣,参加了很多全国的比赛,捧回好几个金奖。孙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朱老自然功不可没,当然他也从中体会到了欢乐,看着孙女站在领奖台上,他觉得比自己拿奖更自豪。
虽然退休后朱老在书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他总是觉得研习书法这条路是无止境的,他还在全国各地跑着去和名家交流学习,向专家虚心请教,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用朱老的话说就是:“退休后不仅要老有所乐更要让自己老有所为,让老年生活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散发馨香。”(记者 王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