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宣布,将首次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所谓聘任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委任制公务员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无编制,也就是没有了“铁饭碗”。这能否为这个公职人群带去新气象呢?
文章称,眼下中国“国考热”、“公务员梦”的背后是体制内的“三高”(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然卧木易生蠹,长期“只进不出”的公务员任用制度衍生出的行政效率低下、贪腐等问题,让民众对于这些被纳税人供养的“人民公仆”愈发警惕。被放在“放大镜”下的公务员们日子也不再似过去一般“安逸”。近日有报道称,不少青年公务员称自己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
文章称,如何化解这一“围城”僵局?其实,早在2007年,深圳就开始进行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此后江苏、福建等地也相继“试水”。而中国早已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更是打破“铁饭碗”的尝试,近年来的热词“临时工”,就是这一群体的形象标签。
文章称,这些制度改革的初衷是提高行政效率。但运行至今,问题丛生。与委任制公务员相比,两种身份差异,导致的是待遇的悬殊。
文章称,问题不在聘任制,反而在于委任制,在于后者构筑的特权、不公,在于前者的尚处试水阶段。美国公务员中常任(终身制)公务员比例已由上世纪30年代的87.9%锐减为现在的55.5%。中国目前正面临行政体制改革难题,破局的关键依然在人。因为,公务员作为政府机构组成的“齿轮”,其活跃度将影响整个政府的职能运转。
文章称,总结前车之鉴,首先,要完善考核机制,不仅是考核的标准,还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便于民众监督,从而杜绝可能存在的不公。其次,对于聘任制公务员,虽然其聘期有限,但同样要破除升迁的“天花板”,否则,难以对“铁饭碗”们构成威胁,从而促进竞争。再者,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聘任制还应扩散,除综合管理类岗位,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岗位可逐步和企业化接轨,从而提升政府用人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