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网购看做一种时尚,是现有零售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传统的零售业基本上还没有加入网络销售队伍。所以,从现状来讲,我觉得网上购物虽然在国内已经有十年了,但仍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当然,网络购物因其具备时空和接近性的便利性,在网上商店购物时形形色色相对低廉的商品品种,以及一系列个性化的服务等等优势,势必使得网络购物具有无限的潜力。
而这种潜力的优化源头之一就在于:直销模式扩大化。我们知道菜价之所以贵,流通等营商高居不下是一个重要原因。营商成本居高不下,这是近年来中国商品成本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营商成本这么高,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领域,充斥着各种垄断,到处是权力分肥,伴随垄断盘剥的自然还有低效率,这些成本最后都流入了最终的销售环节,让消费者买单。而网络购物平台上的企业大多筹划的自立门户,将战略重心移至自主经营的渠道上来,这样就更易于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商品的直销。有意思的是,各类卖场俨然成为了一座“围城”,有些城外的人想进来,也有很多城里的人想出去。而聪明的企业,会在均衡卖场与网络这两个销售平台的份额,合理配置,差别服务把自己做大做强。这一系列的行为,在这个房产调控政策影响下不甚如意的“行市”中,已经成为了年度最受瞩目的市场动作。
当然,个性贴心的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玩游戏会上瘾。网购何尝不是一样会让人成瘾呢?互联网用户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也是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思想活跃、好奇、冲动、乐于表现自己,既喜欢追逐流行时尚,又喜欢展现独特的个性,网络购物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这些特征在购买行为上表现为时尚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而与此呼应,购物网站常常通过人工编辑和类别引导相结合(“同类商品”、“掌柜推荐”、“相关购物指南”等)或是通过群体过滤(“买了此类宝贝的人还买过”、“最近浏览过的”等)的方式,利用用户的兴趣点、浏览和购买模式来区隔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使得消费者仅凭消费活动所传达的符号讯息,就能产生对“我群”的认同感与对“他群”的排斥感。在买卖交互过程中,通过论坛发帖、交易评价等互动方式,消费者之间通过各类符号构建起一个“消费族群”。从而带动更多的网友进行疯狂的网购。正如网络营销达人李华玲在12月8日儒家经济文化网与各媒体朋友交流“网络营销和店面销售的区别与联系”等话题时说,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让消费者乐意地主动接受企业的营销活动。”毫无疑问,网络购物要想撬动网友的钱包,在个性化,贴心化的服务上必须下足了功夫。
客观来讲,尽管网络购物还存在支付安全隐患严重,产品服务缺乏感受体验、缺乏品质线索、虚拟性过强等不足,但是网络购物却是一个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