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熙良
当前,全市上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扑下身子抓落实,下大气力提质量、促公平,奋力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勇于在学习中解放思想。
思想“破冰”才能提升观念“水位”。数字时代,变革快速出现,新兴事物不断涌现,但我们的思维却总是处于脱节状态,习惯于按老黄历办事,习惯用老思维、老办法抓工作。
融化思想的“坚冰”,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聚焦“关键少数”,来一场学习革命和头脑风暴,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其次,要强化争先意识,站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找坐标、定目标,开阔视野,正视差距,从而主动“强筋健骨”。第三,要强化风险意识,准确预估发展的机会和存在的风险,不等不靠,强力攻坚。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敢于在问题中寻找机遇。
“大班额”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钱、地、人”等要素的制约,我们在破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上,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在问题中发现并把握住机遇,把不利局面变为有利局面。如推动超然中学盘活瑞麟祥公司的闲置土地资源,投资建设龙源学校新校区,原校区改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既有效解决了河西片区“大班额”问题,又为民办教育解决了发展用地问题,也帮助企业盘活了闲置资产,为企业解了困。
2016年以来,全市共规划建设学校项目69个,总投资37.53亿元。其中,2017年建成投用学校项目21个,新增学位2.3万个,在潍坊市率先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大班额问题;2018年建成投用学校项目27个,新增学位3.5万个。2019年继续推进繁华中学、舜德学校、密州路学校东校区等项目建设。目前,市直学校和镇街驻地初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舍“楼房化”,操场“塑胶化”。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乐于在调研中谋划思路。
去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不但阻碍学前教育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利用大半年的时间,认真清出了全市农村公办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底子,测算出了各类人员的数量、任教年限、缴纳金额等,拿出了两套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供市领导和财政部门选择。最终妥善解决了农村公办园非公办幼儿教师老有所养问题。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善于在行动中创新机制。
我们在转变教育供给方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对部分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将城区六所街道(开发区)学校收归市直学校管理,将其作为市直学校的分校区,教师统一调配,学生实行划片招生,盘活了城区办学活力不足的薄弱学校。二是实施集团化办学。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后,弱校收归市直学校实施“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管理,将其作为市直学校的分校区,让弱校从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到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都得到根本提升。三是实行混合体制办学。2015年,诸城一中在潍坊市率先进行混合体制办学试点,吸引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几年来,学校积极进行产权国有、多元筹资、校长负责、自主办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近年来,我们争取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如京师学校龙源学校、超然综合高级中学、一中慈海学校,扩增了教育资源,缓解了公办学校的压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下步,我们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条主线,迈开步子,趟出路子,增强改革魄力,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动力,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再续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