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即将高考的学生减压是近年来颇为重视的工作,各地学校、老师为也是绞尽脑汁。厦门一中第一次以枕头大战的活动形式为高三学生解压,这个新形式比起以往传统的撕书、吼楼,显得特别硬核,别出心裁,故引发强烈关注。
有老师和学生很兴奋,表示枕头大战应该成为厦门一中高考前减压的传统活动。然而,冷静思考一下,“枕头大战”有不少弊端:首先安全就是个问题。比如患有骨折、心脏病、心肌炎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疾病的、佩戴有框眼镜或戴隐形眼镜的同学就不适宜参加,还有枕头不能带有拉链、纽扣等硬物,填充物不能为乳胶、荞麦、决明子等。虽然学校为此还特地讲解枕头大战的规则及注意事项,但太多的限制条件,说明组织此项活动并不轻松或安全。
据报道,该校高三学生有千余人,要让学生从家里带合格的枕头,活动既开心又安全,恐怕会花费师生不少准备时间和心思,反而无形中增加了师生负担,再则,有些同学患有一些疾病,本不想让人知道,若为此而不能参加集体活动或闹得人尽皆知,恐怕也开心不起来。况且,众所周知,现在高中生近视率高发,近视的同学不适宜戴眼镜参加活动,如何尽兴?
要知道,2015年8月,美国西点军校举办一年一度的“枕头大战”,数百名学员在操场追逐混战,可能是有人把硬物塞进枕头“动真格”,酿成打斗。原本应充满欢乐的活动最终浴血收场,造成30人受伤,当中24人脑震荡。这应该引以为鉴。
实际上,“撕书吼楼”也好,枕头大战也罢,都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众所周知,减压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很多学生就喜欢用运动健身的方式放松身心。而撕书、吼楼,枕头大战等,对场地、人数有较高要求,人数少则达不到预想的震撼效果,人数多则多半要自发或专门组织。近年来,不少学校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类似活动,纷纷扬扬的纸屑或羽毛、青春的嘶吼,这种宣泄压力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更具镜头感、仪式感,迎合了青春期的非理性、寻求刺激的负面情绪,其实并不可取。
更重要的是,枕头大战这一非常态表现,对于考前减压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隐形压力,不利于安心备考,而“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打老师(同学)了”的调侃,可能会让混战中的嬉闹或打斗升级,有违给学生减压的良好初衷,万一“调侃成真”,恐怕得不偿失。
早在2016年,厦门市教育局就向各区教育局、各直属高中发文,“杜绝简单地通过组织学生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压力”。不准撕书、吼楼,那就枕头大战,枕头大战实则是撕书、吼楼的变异版,是在高考减压形式下的“旧瓶装新酒”。
用枕头大战减压可能适得其反。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要探索找到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以科学合理的减压方式,帮助学生、家长和社会正确看待高考,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力争给考生一个安静、平和、宽松的复习备考环境,而且能倡导一种积极的、理性的高考态度人生态度。而如何深化高考改革,排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破解教育改革难题,推动教育均衡和考试公平,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文/斯涵涵)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