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报告会,四位老师以自身经历深情讲述了家风家训故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朱自修讲述了自身从普通农村青年到市直部门党政干部的奋斗历程,工作之余热爱书法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3小时临帖练字,退休后,他时刻做到“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寒暑假期带领子孙辈练习书法。一方面,他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和性格特点指导他们分别学习篆书、楷体、隶书、行书,通过临帖练字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朱自修认为,孩子们智商水平都不低,能坐得住,学的认真,学习成绩就相对好。孩子们持之以恒地练习书法,能静得下心来,磨砺出认真刻苦的品质,用在文化课上,无疑是一个极大地帮助和促进;另一方面,要写好中国字,就必须做好中国人。钟繇、颜真卿不仅是大书法家,更是国之栋梁,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反观宋朝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从书法艺术价值上,蔡京本高于蔡襄,但因为蔡京名声不好,而被蔡襄取代。“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一撇一捺,皆是情怀,一横一竖,皆是传承。朱自修带领子孙辈多次参加中国关工委组织的书法比赛多次获奖,积极参与市关工委组织的书写长卷经典家训活动,被省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称号。
市中医院基层中医指导科科长张健分享了全家三代中医的故事。张健的父亲张绪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数十年如一日待病人如亲人,遇到穿的破破烂烂的病人,其他人都避而远之,他却把病人领到家里端来热饭热水,给他诊治开药,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名中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父亲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影响了张健,从事眼科工作15年,已成为眼科主任医师的他看到父亲的一头白发和对中医事业的忧虑,离开了喜爱的眼科,回到了父亲身边,从头从学徒开始与重新与中草药打起了交道。他在父亲研究的基础上,写出5万多字的学术论文和总结,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中医期刊刊登,被潍坊卫计委确认为名老中医师带徒项目工程首批指导教师。业务上精益求精的背后,他不忘父亲要发扬光大中医事业的心愿,先后带教出四名中医骨干。在爷爷、父亲两代名中医的影响下,张健的女儿带着对中医国粹的热爱,长辈们的期望,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医事业,在她看来,身上流淌着的是中医人的血液,中医不仅是爱好,更是使命和传承。
企业家袁增海分享了助人为乐、孝道、收藏的家风,父母亲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点点滴滴影响了子孙辈,袁增海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捐资助学,先后花费十几万元用于济困助学、公共设施等公益事业。业余时间,他还走亲访友,收集整理了上万件老旧过时的农具、家具、电器、生活用品、文字资料等,办起了一个四百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全市青少年开放。“击石取火”在他的努力下被申报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袁增海同志的两个孩子先后考入重点大学,热爱社会公益事业,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
市龙源学校教师齐砚艳分享了忠厚家风对她和家庭的深远影响。因为家庭困难,齐砚艳同志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但她努力工作勤于学习,工作几年后又考取了师范,又读完了专科、本科,在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后,在工作之余她先后为来访者公益咨询1000余人次,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心理问题和家庭矛盾,甚至挽救过生命。在母亲的影响下,齐老师的女儿被中国航天研究院9所录用,在新的领域中践行着忠厚的家风。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