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李女士与十几位同事一起来到桃林大山森林公园游玩。幽静盘绕的山路、绿意盎然的山林、湿润而清新的空气、进入采摘期的茶园、茶厂技艺娴熟的炒茶女工……所见所闻让一行人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满眼的绿树红花、灵秀的青山碧水、便捷通畅的城乡路网、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人们脸上开怀的笑容……这些都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小注脚。
近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全方位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产业结构更优,发展活力更强,生活环境更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发展——绿色、低碳、力促高端
绿色、低碳是我市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原则。多年来,我市万元GDP能耗比一直居潍坊乃至全省前列。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我市新建续建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136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0项。通过制定出台鼓励科学发展系列政策、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和高新技术发展基金等措施,我市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端、高质、高效、低碳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走优质、高效发展道路。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6.6%。严格落实能评审查,对万元增加值能耗超过0.58吨标准煤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绿色低碳是铁规矩。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100%。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桑莎集团染色生产系统优化改造及余热回收节能技改等40余项节能重点项目的实施,年可节约标准煤逾15万吨。50余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万元GDP能耗、电耗、水耗进一步降低。
产业升级是关键。日前,义和车桥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的车桥研究所挂牌成立。研究所的成立,将推动企业乘用车桥的研发、生产技术的改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话语权。今年以来,我市加大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力度,开工建设科创园,引进南京理工大学诸城研究院,潍坊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发展到105家,院士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产业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品牌180件,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61项。1-4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6.5%。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生态融入发展理念,城市渐成美丽家园。我市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将山系、水系、文化、产业、景区等资源要素统筹规划,全域一体,拉起生态家园的大框架。
加紧潍河生态产业带规划建设。投资6亿元的清明上河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个以书画文化主题街和滨河主题公园为核心内容的项目,是潍河产业体系的一个新亮点。潍河在我市境内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1901平方公里。目前潍河沿岸已建设形成潍河公园、博物馆、名人馆、常山文博苑、恐龙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遗迹遗址、故居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板块,以潍河林场、刘墉栗园、大源园林、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板块,以现代物流中心、城西市场群为重点的商留物流板块,以清明上河园等30处滨河高层楼宇组团为重点的生态商居板块,正成为城市经济新的载体与增长极。
做好水生态保护文章。我市把水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水源水质保护,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控制,加大水利执法力度,饮用水源地的现状水质均为三类以上标准水质。加强生态涵养,对潍河、扶淇河、涓河等河流沿岸湿地,禁止任何形式的经济开发和排污,实行原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常山等十大生态林场,完成石门山、马耳山等小流域治理项目,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6%和41.7%,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保持95%以上。深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实现全域一网供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水质合格率分别达到80.5%和90%。建设改造污水处理厂15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被评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省级生态市。 (记者巩向红 通讯员白佃林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