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镇街部门 > 足迹为证

足迹为证

2018-11-23 08:49:34 来源:诸城新闻网

赵维城

  我出生在石桥子镇的一个小村,不仅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亲历者,还是受益者。不说别的,仅从出行方式的变化中,就感觉出了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那时的交通工具是老家的独轮车。偏远山村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独轮车在乡村间小道上便“独领风骚”,是家家户户高昂的奢侈品。那个年代,农村上街卖小猪、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靠独轮车运输的。虽然这种交通运输工具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但它的运行速度只是人行走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记得一次和爷爷赶石桥子大集,独轮车还要忙农活,我们只能走着去。那时我小,去的时候爷爷可以背着我去买东西,回来时因为买了货物,就不能背我了,我也只好走着,记忆里我的小脚都起了泡,肿起来了。这是我对幼时出行的一次深刻记忆。

  在我十多岁时,父亲买了一辆结实耐用的二八式自行车,那时村里还没有几辆。只有到了村里有娶媳妇的、出远门的才能问父亲借用。看着大人们能够骑着它自由来往,甚至还可以用它捎带一些东西,我很是羡慕。终于趁父母外出时,把它扛到了门外,偷偷地开始学起来。我两手握着车把,小伙伴在后面帮忙拼命抓住车后架,往往还未骑上去车就倒了,伙伴们也累得没了力气。后来,在大人的指点下,我终于掌握了骑车要领,即使个头小,踩半踏也能骑得顺畅自如了。那时有老人会说:“这小孩真能呀!光看见自行车跑,就是看不见人。”我因为个头小的缘故,一般会在自行车的大梁下骑车。

  读高中的时候,手扶拖拉机是农村重要的机械运输工具。因为小巧灵活且动力强劲,广受农民欢迎。记得上高中时,因为离家远,我们还要带着铺盖、粮食等物品上学,自行车不行了,只有手扶拖拉机才能满足我一月一次运粮、存粮到学校的伙房,换到粮票与饭票,在学校里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后来,我父母不能干农活了,想要卖了手扶拖拉机,我的母亲一边对买的人说,这机器怎样好使,应该注意怎样使用等等唠叨的话,一边偷偷地抹着眼泪。手扶拖拉机对于我当时的家庭来说,是贡献最大、出力最多的家庭一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摩托车是农村时髦的交通工具。当时参加工作了。为了工作的方便,我买了一辆125型摩托车。那时单位与老家足有六十里的路程,用摩托车回家,这段距离仅要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骑着摩托车,后面载着心爱的家人或朋友,一路兜风,好不快活,但若是天公不作美,就很容易被淋成落汤鸡。特别是风霜雨雪之际,心里的落差会很大。 
  后来,家庭汽车进入我的家庭生活。那时才三十来岁,在领导与同事的鼓励下,我走进了驾校。与自行车和摩托车不同的是,汽车能遮风挡雨,车行速度快,座位多,符合家庭需求。 
  如今,我国经济驶入快车道,老家人纷纷把小轿车开进了家门,从外地回老家过年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既方便又快捷。早年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老乡,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买辆小轿车对他们来说已不算遥不可及的事。 
  交通工具的变迁,让我的家乡东西连接,南北贯通。它的改变不仅承载着家乡人希望的“出路”,而且使人们出行变得越来越“风光无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的交通工具变化,出行方式从慢到快的过程,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作者单位:经济开发区郭新庄小学)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