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年,为了自己的学生,为了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杨栋修操碎了心。“教师是心有大爱,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才是最富有的教师。”杨栋修说。
心系农民,一心为农村学子插上圆梦的翅膀
杨栋修生在农村,知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一个孩子成才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37个春秋走过,杨栋修坚守一线,总是把学生放在爱的最顶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2013年5月一天凌晨3点,杨栋修突然感觉腹部剧痛难忍,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医院诊断为阑尾炎,建议手术切除。可学生再有一个月就中考了,手术治疗势必影响学生学业,杨栋修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保守治疗。早上七点左右疼痛有所缓解,想到上午第一、二节课有课,输液还没结束,他就拔下针就返回学校为学生上课去了。在住院治疗的半个月里,他把病房当成办公室,病床当作办公桌,边输液边批作业、读教材、学课标、分析中考命题思路……这一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形之中起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学生自我管理更强,学习劲头更大了。学生把他们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诉诸文字,一股暖流洋洋洒洒地在网络上传播。
“世上安得双全法”,难改对教育的痴迷
2013年秋,杨栋修接了七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和数学科的教学工作。不巧的是,杨栋修85岁的老母亲二十多年的心脏病突然加重,急需住院,一时间却找不到陪护的人。当时新学期刚开始,班级里千头万绪,杨栋修和妻子商议,希望她能辞去当时的工作,去医院陪护老人。妻子了解他的执拗,第二天就把工作辞了,一直在医院陪了一个多月。而他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去替一替,利用晚上时间去看一看,没有因此请一节课的假,保证了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母亲出院了,妻子的工作也丢了,但他们全家没有怨言。
家中的事情接连不断,2014年的九月份他的妻子查出肾衰竭,对全家来说尤如五雷轰顶,各种事情都摆在眼前,急需解决。当时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刚刚两年,在重庆找了一份非常称心的工作,年薪将近20万。看到家庭的变故,考虑到父亲的“臭脾气”,孩子默默地辞去心爱的工作,回到老家,陪护母亲在潍坊人民医院住院四个多月。为了给母亲治病,孩子折返潍坊、北京、上海20余次,终于在2016年12月份找到肾源,陪母亲到北京做了器官移植,并陪了六个月的院。而杨栋修只是在妻子手术期间在医院陪护,病情一稳定,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当时离期末考试仅有三个周的时间,请假耽误上课,学生急,家长急,我心里更急。”杨栋修说。但每每想到这里,杨栋修眼泪簌簌不止。
“爱学生”是他管理班级坚持的真理
为了管理好班级体,他和学生打成一片,形同密友。每天早6点他就到教室等待学生的到来,晚上安顿好学生再回家,一天十几个小时和学生在一起。这样以校为家,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成朋友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诉求也能及时倾听,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负责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中考成绩年年学校第一。因此,他也声名在外,每到学期转换很多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分到他的班级。
“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诲、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没有让学生和家长们失望,我活得充实而幸福。”这是杨栋修回顾自己三十七年教育历程质朴的声音,他感到非常值得。(记者 孔繁亮 通讯员 王首诚)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