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20多天前发生的医患纠纷,因北大一医院的一份声明引发舆论关注。警方调查认定,产妇孙某(女,44岁)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腹产问题,产妇丈夫与医生发生纠纷,并情绪激动,挥拳击打医生。虽然事情在法律框架内得到了处理,在谴责暴力伤医之恶行的同时,不妨回到医疗本身来进行思考,以唤起更多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的尊重与敬畏,对医生多一些理解与耐心,少一些烦恼与医闹。
这起医闹的起因,与患者丈夫不同意医师建议的分娩方式有关。在此想到去年陕西榆林一产妇因疼痛难忍,要求剖宫产遭拒后跳楼身亡的悲剧,事发后,围绕“究竟是谁拒绝为产妇实施剖腹产”,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其实,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产妇都有一定的风险,选择哪种方式,要视产妇的身体条件与具体情况而定。这也是妇产科经常要遇到的两难选择,有人说,患者有自决权,而医学界又有剖宫产临床指征标准,不是想剖就能剖。通常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顺产则更好。
北大一医院因分娩方式引发的暴力伤医事件,我们不能仅盯着医闹。如何惩处这类肇事者,以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这可以通过一系列安保措施来解决,但最重要的,仍是对医学常识的尊重。任何硬性的制度规定,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拿妇产科来说,惟有医患双方建立“产房里的共识”最靠谱,既要尊重医学,也要尊重患者意愿,双方能“以人为本”达成共识,方是对生命的最好保护。
有人说,妇产科是仅次于急诊科的高危诊室,就是指这个科室容易发生意外与纠纷,北京妇产医院曾有项统计,2017年1月至10月,有1.2万余名婴儿在该院出生,其中有超过80%的产妇属于高危人群。这与二胎政策后的高龄产妇增多有关,北大一医院的这个产妇,正是这类生二胎的高龄产妇,医院方面其实更清楚个中厉害,更懂得如何保障母婴平安。越是在这种时候,患者与家属越要懂得尊重医学,敬畏医学,自己急是没有用的。无论何种情况就医,都不妨正确认识医疗风险,尊重医学的严肃性,不必动不动就迁怒医生。 (文/余人月)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