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春兰
2016年7月,大源学校获得诸城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2月,在北京新学校年会进行了实践活动圆桌论坛,作了题为《“红+绿”乡村经典课程,演绎农村办学精彩》的发言和海报展示。
2017年5月,诸城市大源学校为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研讨会提供现场,文章《回归自然,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在新华网转载,两天点击率过十万,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8年4月,诸城市大源学校获得了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8月,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师生共成长,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近年来,诸城市大源学校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藩篱,使室内教学与田园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生态园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和城里的孩子一个样,有一个值得回忆且终生受益的布满鲜花的童年。
立足实际 发挥优势 确立生态园模式教育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仅从书本中、课堂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天地万物、社会万象、生活百态都是可供我们认真研读的经典,也永远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诸城市大源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老师郑明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郑校长告诉记者,大源学校位于面积3万亩的大源生态园内,园内有上千种风景树、绿化树及南方热带雨林树种,有600多亩水域、20余公里河道,还有动物园区内蓄养各种野生动物,为孩子亲近自然、研究自然、热爱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配备现代化的录播教室,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科功能室,六千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可容纳1000多人的报告厅,为学校从事生态园模式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校如何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确立个性化发展方向,实现新的超越?郑校长侃侃而谈,学校邀请专家到校考察,研讨指导,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依托大源生态园,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确立了“生态园模式”作为学校个性特色的发展方向和“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的办学追求;确定了“感自然节律而立,蕴人文精神而丰”的办学理念;鲜明地提出“努力创造一个绿色生态环境,给孩子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养料,使校园成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乐园”的办学愿景。
挖掘生态资源开发“红+绿”乡村实践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优势,以‘感自然节律而立,蕴人文精神而丰’为宗旨,开发了‘红+绿’乡村实践课程。”郑校长说:“建一所最美的农村学校,建一所城市的孩子向往的农村学校,成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终极追求。”
“红”是指红色传承课程,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提升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在前期调研和梳理的基础上,发掘地方的民俗文化、民间绝活,并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了红色传承课程。红色传承课程包括:诗词诵读课程、建筑欣赏课程、玉米皮草编课程、黑陶制作课程、魅力葫芦课程……
“绿”是指绿色自然课程,拥抱魅力大自然,培养的是学生的自然情怀。学校充分利用万亩大源生态园和校内种植园的优势,开设绿色自然课程,引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像野花一样自由、快乐的成长。绿色自然课程包括:二十四节气课程、石头画课程、种植课程、嫁接课程、插花课程、游学课程……
大红课程与大绿课程相容相汇,书写乡村实践课程最美的华章。
开展生态实践活动 和大自然一起走过
春天里,老师带领孩子们播种下水萝卜、扁豆等蔬菜,豌豆、玉米等农作物,冬瓜、葫芦等瓜果;大源园林“农耕坊”陈列着石碾、小推车等;生态园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大源生态园里有黑龙潭,黑龙湖,黑龙泉、黑龙山等景点……
郑校长告诉记者,大源学校把课堂搬到生态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生态园作为独特、开放的第二课堂。师生在这里动手劳动,感受农耕文化、地方文化,开展观察、写作、写生、摄影活动,开展科学探究、创新实践活动,从中得到历练,长本领、学真知。
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老师每天带领孩子们在校园的小溪里,观察蝌蚪的变化;老师们带领孩子,走进大源生态园鹿园,观察梅花鹿的样子……孩子们在动物园里,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大源学校通过师法自然,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按照“感自然节律而立,蕴人文精神而丰”原则,大源学校设立春耕文化节、夏耘远足节、秋收狂欢节、冬藏品书节,开展实践活动,开发实践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圣人所推崇的,也是四年来大源师生所追求和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