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经济大合唱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紧密联结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增强农业、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诸城从1987年开始大力推行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走出了一条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
加强“龙头”建设 带动“一体化”经营
集中资金、能源和技术力量,形成了粮油、棉麻、畜禽、烟草、果品、蔬菜、饲料等十多个加工系列。到1991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经营的龙头企业发展到8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农副产品年综合加工能力达80多万吨,70%以上的农副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
诸城市纺织厂抽纱车间
全国城乡改革的一面旗帜
“贸工农一体化”探索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建立起较高层次的大农业系列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条条与块块、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全国城乡改革树立了一面旗帜。
建立生产基地 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实行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挂钩,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引导农户改良种养品种,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水平。
为加强对种植业的指导,全市普遍成立起各种专业合作社
党员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种植户指导种植
党员示范户的家兔养殖场
1990年7月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推广了诸城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
调节利益关系 形成经济共同体
重点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让利于民,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理顺各龙头企业的分工,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处理好龙头企业与配套服务的单位的关系,实行分工协作、有偿服务。
据统计,从1987年到1990年,诸城的龙头企业支付给参与配套服务的相关单位各项费用,共计9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