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抢抓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的新机遇,依托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化”发展基础,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产业融合筑牢农业根基
金秋时节,贾悦镇金丰园果蔬农场里的猕猴桃进入盛果期,这满园猕猴桃给农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农场负责人王金庆告诉记者,农场坚持南果北种,以种植猕猴桃、红心火龙果、哈密瓜和圣女果为主,各类水果压茬成熟,一年的总收入算下来有300万元。
“我们社区历来有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这几年随着市场的需求,又开始发展大棚水果,目前社区所辖12个自然村,已经发展蔬果大棚500多个,另外还有中药材1400多亩,黄烟200多亩。”贾悦镇张庄社区书记阎发亮告诉记者。这是我市农业园区一个转型成功案例,也是我市产业融合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以“一核、两带、四区、六小镇、八集群”为总体框架,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大片区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每年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实施质量品牌引领工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新六产”为主攻方向,做好“农业+”大文章,筑牢农业根基。
多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8年3月12日,我市2000多名机关干部到皇华镇康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当日,完成了500多亩的绿化栽植,栽植的树苗中就有大榛子树。而正是这片荒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展种植平欧大榛子1.2万亩,并实现了榛子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健康、旅游一条龙的多业态全产业发展链条。
诸城市共好榛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魏本欣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在这里流转土地,发展榛子基地,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富了乡亲父老。”
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推行“大园区+小农户”“农产品+电商”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造条件吸纳农民就近就业。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与企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我市在2016年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突出产业扶贫,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完善收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品质提升塑造美丽新农村
南湖区蔡家沟村如今叫蔡家沟艺术实验场,它是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的走村入户点。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却处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这里除了对原有村容村貌进行改造之外,还对村庄进行深入文化挖掘,形成课题研究,逐步将其打造成学术实践基地、艺术写生基地及文创基地。
在实施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中,我市注重品质提升。工作中,开展特色城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并强化生态涵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实现城乡环卫管理精细化、常态化;全面实施乡村文化兴盛工程,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感动诸城十大人物”、诸城好人、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文明风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旅结合,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同时,大力实施和谐乡村建设工程,以居住地为网格设立党支部,实施“领头雁”计划,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健全以基层党建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推进城乡党组织联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记者 张泽青)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