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委书记桑福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个长期工程,要利用诸城农村社区化和产业化两大优势,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抓手,引导资本、产业、人才、理念下乡,让农民生活更美好,乡村更旺盛。
46岁的王佃卫是诸城枳沟镇乔庄社区居民,诸城市国信橡胶有限公司8年前刚落地社区,他就报名入职,妻子在临近的桑莎分厂做纺织工。夫妻俩每月工资一万元左右。
“社区服务中心后面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生活区。”王佃卫告诉记者,沿潍河一带,社区规划出180亩土地发展沿河经济园,“休班时就到园子里钓鱼、看动物,还有采摘园和民俗游,亲戚朋友来了我都往这儿请,面子很足。”
此外,社区还在发展庙山旅游,环社区12公里的路线上栽植5000亩采摘果树,全省最大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昆阳馆也已建成。“今年我们社区就有看头了,还能留得住游客。”乔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光说,如今每天都有大批到此一游者。
值得一提的是,乔庄社区自建自筹,承担新农村生活区建设项目,这在全省农村中都是不多见的。
小社区有如此“大手笔”,资金如何筹措的呢?刘正光告诉记者,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2016年乔庄社区率先成立社区公司,社区公司为的就是增加集体经济,“社区公司‘另起炉灶’,不动用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联社的一分钱,用新资源创收,也不搞平均分配,钱用来再投资和扶贫”。
乔庄社区建起的占地2300多亩的工业园区,吸引22家纺织、橡胶、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农户进厂打工后,社区把土地归拢后集体管理,创新“三作三收”模式,春天种黏玉米,七月中旬后利用玉米秸做架栽种芸豆,冬天种植菠菜,每亩收入从千元提升到15000元左右。
“投资生活区建设的资金,大多来自工业园区土地租金、农业收入、社区公司创收,此外园区不少企业主动入股作为社区发展资金。”刘正光告诉记者。
以新型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诸城正在引导发展一批高标准的田园综合体、生态循环性农业示范园、环境友好型加工园区等,吸引农民在家门口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宜居、宜业、宜乐。据了解,诸城市18万农民在家门口转变为产业工人,从事二三产业农民27.5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47%。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诸城将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的路径明确成政府性文件,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农村社区聚合区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扶贫、土地占补平衡、存量挖潜、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特而强’‘新而活’‘聚而合’‘精而美’的特色社区和特色小镇,成为乡村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桑福岭说,每个镇街(园区)80%以上的社区打造成特色产业社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众日报记者杨国胜 张鹏 通讯员吕光玉 李芳) (据8月18日《大众日报》)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