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诸城周末人物邹金祥:一片冰心在“志”坛

诸城周末人物邹金祥:一片冰心在“志”坛

——专访我市史志工作专家邹金祥
2013-05-10 15:19:14 来源:诸城新闻网

 邹金祥,字德润,号舒平斋主,笔名德邻、韶华、史建、史经纬、尚文、莘子。1982年5月由新疆奎屯市调回原籍后,先后从事史志、档案、党史工作,曾任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主编、市档案馆副馆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等职。离任后,发起成立了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创办了《超然台》杂志,任总编辑。主要著作有《诸城市志》、《苏轼在密州》、《苏轼密州作品赏析》、《王尽美传》、《中共诸城地方史》(第一卷)、新校清乾隆《诸城县志》、新校清嘉庆《东武诗存》、《超然文丛》等15部(套)。参与编辑出版的著作有《潍坊文化通鉴》等13部。

 

 

 得知要采访邹金祥,内心是忐忑的——之前略读过他的文集《舒平斋文集》,知道他是诸城本土史志文化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崇拜之余不免担心,自己的“半斤八两”会被邹老笑话。采访前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里邹老态度亲切,声音和蔼,让记者内心的忐忑削减了不少。与邹老的见面定在了午后三点钟,地点在他的家中。
    下午因为个人原因,记者迟到了十分钟,心里忐忑起来,怕给邹老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当看到来开门的邹老时,记者顿时放松了下来。他是这样一位老人——笑容舒朗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邹老的家简单朴实、井井有条。和煦的阳光洒进来,于是我们在温馨的氛围中展开了谈话。
      
                                  有志者“志”竟成

 “邹老,您的专业不是历史,怎么会走上编修史志这条路呢?”记者开门见山。“这真是有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初期,1982年5月,我从新疆奎屯市调回诸城,到了当时刚成立的市史志办公室,不久被任命为副主任、主编。之前我做过老师、做过工厂的文化教员。”
    就这样,邹金祥开始了修志之路。工作之初,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他感到什么都是陌生的。“1982年秋,我参加了山东省第一期地方志研究培训班,在威海培训了一个月,那是真学,如饥似渴,踏踏实实。学习、求教、讨论,一个月下来,我对编纂新方志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具体编纂方法就有了初步认识。”
    从威海回来后,邹金祥理论联系实际,边干边学。他系统地研读了很多方志学的理论书籍,通读了八部诸城县旧志。他对章学诚的修志理论和李文藻主修的清乾隆《诸城县志》倍加推崇,反复研读,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邹老为了满足修志的需要,先后自费报名参加了社会学专业、法律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函授学习。记者不禁佩服邹老的前瞻性眼光,因为当时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刚刚在我国兴起,国内很少有人主动学习。
    修志工作伊始,编纂一部高质量的新志书就成为邹金祥孜孜不倦的追求。为此,在每一个环节他都制订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并严格执行,一丝不苟。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诸城市志》篇目,他根据横排纵述的体例要求,结合诸城实际,和编纂人员一起反复论证,仔细推敲,七易其稿,三次改变体式。
    修志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虽然在修志过程中,邹金祥一直强调“时间服从质量”,但是“只争朝夕,好中求快"成为他遵循的原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邹金祥都会“挑灯夜战”,星期天、节假日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谢我的家人,让我能够安心工作,晚上恰恰是最佳工作时间,最少干扰,最有效率。”
    1987年秋,邹金祥和一位年轻同事去南京查找复制明万历《诸城县志》,当时是乘坐的夜车天亮时到达南京,找了一个简陋的小旅馆安排同事休息后,他自己去了图书馆特藏部。当他查到这部县志的胶卷时,高兴得忘记了疲劳,立即乘车到图书馆本部缩微组联系还原复制,并于当天下午全部复制完毕。当他带着还原好的成果回到旅馆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他们便乘车离开南京,往返不足3天。他们都是初次到南京,什么“六朝古都”的名胜古迹,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一概未及游览。
    常年兢兢业业地工作,邹金祥的身体开始吃不消。1990年底,在志稿评审后紧张修改加工的时候,他因自发性气胸住进了医院。为了工作,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邹金祥就办理了出院手续,立即投入了工作。结果,没多久他再一次病倒了——为了拍摄一幅入志的元宵夜景照片,他陪同拍摄人员冒着寒风,爬上四层楼的顶部,帮助选择镜头,定角度,累得满头大汗,结果照片拍的很成功,他本来没有痊愈的气胸却再次复发。
    有志者“志”竟成。不断的耕耘有了收获。1992年,《诸城市志》出版。该志出版后,受到了史志界的一致好评,被公认为新方志中的上乘之作,被评为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邹金祥本人3次被评为山东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
                                           
“别人眼里很枯燥,
                                        我眼里却很有味道” 

 《诸城市志》出版后,邹金祥并没有停下脚步。“我在史志工作中,对地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手头也掌握了一些资料,可以说当时手头的文献比较丰富,我希望能够把挖掘到的地方文化遗产资料整理出来,让后人传承下去。”说着,邹金祥从书房搬出一个个“大部头”。记者看到,从1995年到1999年,邹金祥主编的《苏轼在密州》、《苏轼密州作品赏析》、《王尽美传》、《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等多部书几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
  《苏轼在密州》采用的是以时间为轴心,以空间为左边,宏观研究与微观探讨相结合,注、校、论、考、辑交错的思维构建的立体模式。调动了多学科的有关材料。该书于1995年9月由齐鲁书社正式出版,这部地方文化史籍共66.5万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苏轼在密州的思想、活动、政绩、文学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景仰等。“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是研究苏轼最全面的一本书了。”说这话时,可以看出邹金祥内心的自豪。“而且这本书的注释是专门请山东大学研究苏学的教授一一完成的,这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邹金祥指着书中的注释告诉记者。
    此外,邹金祥还利用自己多年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完成了诸如《诸葛,诸县之葛——诸葛亮姓氏祖籍考略》、《诸城琴派的渊源、发展及其保护》、《道家遗迹盖公堂考》、《灵秀扶淇河考》等小论文,这些论文包罗万象,翻看这些论文,每一篇都史料详实、论述结构条理清晰,可以看出邹金祥将史志工作向新领域开拓。
    “邹老,长年累月研究这些,您不觉得枯燥吗?”记者问。“别人眼里很枯燥,我眼里却很有味道。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展现方式。不否认现在的人们普遍浮躁,很少能够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自己民族、自己家族的历史,他们缺乏一种认识,不会主动、自发地去写志,但这些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尽微薄之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尽可能多的东西。”邹金祥手里拿起《苏轼密州作品赏析》对记者说,“很多人反映《苏轼在密州》这本说好是好,但是读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们又在1997年出版了《苏轼密州作品赏析》,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读懂、喜欢。”
      
                               独立撰稿《中共诸城地方史》,
                                          创办《超然台》

 “建国前,中共诸城地方组织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虽然迫于形势,几度变迁,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终走出了一条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的发展之路,领导全县人民群众在反抗压迫、抗击侵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是《中共诸城地方史》(第一卷)的开篇。
    “在时光隧道里穿梭”的邹金祥似乎永远不会疲倦,1998年,他开始编写《中共诸城地方史》,2000年该书正式出版,此后几年又连续出版了《中共诸城历史大事记》、《中共诸城党史人物传》、《诸城名人》等,其中《中共诸城地方史》由他独立撰稿。
    党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它不同于其他的历史著作,要求撰写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述,突出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来说明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所以,邹金祥的工作强度更大,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过50。
    由于时代原因,文献、资料的记录交叉互现难免出现矛盾。邹金祥告诉记者,在我市一地区发生的一次战役中,仅伤亡人数他就得到了7个不同的数字,像这样浩繁的数字还有很多,都需要他一一去考证。“这7个数字最后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考证清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中共鲁东南工委脱离蔡晋康部西赴抗日前线时的“108”将,邹金祥为了弄清楚这些人的姓名,不厌其烦地请教、询问,最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邹金祥严谨的精神打动,在北京主动召集起来,每人亲自把自己的姓名写在纸上,最后为邹金祥提供了最精确的资料。
    资料搜集完成了,接下来的撰写工作任务更重。在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还原我党的真实历程,邹金祥在组织史料上下功夫。一些很小的历史场景他都认真地还原,一些零星、细碎的细节他都一丝不苟地捕捉。靠着这样的精神和毅力,邹金祥终于独立完成了地方党史的撰写和编纂,在堪称精确的历史细节中,我们可以体悟到、捕捉到中共诸城光荣而伟大的历史。
    如果说,写志修史是邹金祥的工作职责,那么当这一切工作结束,按理说,邹金祥可以好好歇一歇了。但是他没有停下来,对超然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成为他发自内心的使命,2003年,邹金祥创办了《超然台》期刊。
   《超然台》是一本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从创刊之日起就定位高远,它的创立为我市地方文化研究打造起一个新的平台。“我们杂志当时定位就很高,我任总编时,里面的每一篇稿子,每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要一一审阅,没有学术价值,没有文化内涵的人情稿子,一概不发,谁找也不行。”
    邹金祥编辑《超然台》的五年间出版了25期,2007年他又编辑出版了12册《超然文丛》。这期间,他发表的《重修超然台记》、《千古名胜超然台》等文章丰富了超然文化研究的成果,促进了超然文化的传播。
    不知不觉,采访已经接近尾声,邹金祥说他感到内心非常充实,每天读书、改稿,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开始注重写志了,劳动志、水利志、农业志……邹金祥比以前更忙了。他告诉记者,他有时在家读书、改稿,好几天都不下楼。但是,他会去逛花草市场,因为他喜爱兰花,赏兰、买兰他乐在其中。每当兰花开放的时候,邀好友一起赏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采访结束,记者不禁感慨,邹金祥钟爱的兰花,不恰恰代表了他的气质和情操吗?! (记者  李蕊)

   下图:邹金祥陪同中国著名苏轼研究家孔凡礼先生考察常山雩泉。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