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近照
在诸城,看妇科、生孩子没人不知道李良的。李良是谁?他是妇产科的男医生,手术室的“一把刀”,患者常说:“把俺的命托付给他,俺放心。”他还是诸城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他“一手带大”的这家医院,是全潍坊地区分娩量最高的医院,诸城有80%的孩子出生在这里。
1983年,滨州医学院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被分配到诸城市瓦店卫生院工作,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因外科手术做得漂亮引起了市人民医院的“关注”,当时恰逢市人民医院有用人需求,便向年轻人抛出橄榄枝。
得到认可的年轻人欣然前往,却没有想到,市人民医院欠缺的,是妇产科医生。
就这样,年轻人一脚迈进妇产科的大门。
这个年轻人,叫李良。那时他自己也不知道,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他将为诸城的妇幼保健事业做成一番大事,成为诸城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然,李良还没有精力考虑那么远的未来,彼时24岁的他正在妇产科的门诊室里焦虑着呢——很显然,这位男医生并不受广大产妇和妇女患者的欢迎。对,即使放在今天,妇产科的男医生们仍然要时不时接受来自传统观念的“挑战”,更别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
可别忘了,在病痛面前,性别是可以被忽略掉的,作为当时妇产科科室的高材生,李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出类拔萃,尤其他做的妇产科手术,让同行竖起大拇指。
亲眼见证过李良的手术精湛,遇上亲友来看病,同事们都找李良,找他诊断、让他主刀,李良的工作局面得以打开。在人民医院工作的十年里,他成长为妇科手术室的手术“一把刀”。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出“意外”的话,李良将在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民医院以一名妇产科医生的身份,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
放眼20世纪90年代初的诸城妇幼保健状况,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的妇产科,正如当时的整个时代面貌,沐浴在蓬勃发展的改革春风里,但是有一家专门从事妇幼保健的机构却是个例外——诸城妇幼保健站,因为业务面狭窄,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的妇幼保健站虽然有“妇幼保健”的名号,但实际上连最基本的分娩工作都做不了,如果开展妇产科工作,或许能让妇幼保健站“起死回生”,因此,卫生部门急需物色几名在妇产科领域业务出色的医护人员,调入妇幼保健站。
李良,中选。
豁出命:
拉一辈子的犁,操一辈子心
1995年1月6日,李良和另外两名同事,组成了手术班子,到妇幼保健站报到。除了主刀医生,李良来这里的另一个身份是业务副站长,别听是个“副”的,实际上是全权负责这里的一切。
38名工作人员,加上司机和门卫,把自己也算上,总共5位男士,其余都是娘子军——这是李良的队伍。
一栋二层小楼,三趟平房,这是李良的舞台——哦,不,叫“战场”更合适。
白手起家,仪器设备、病房产房、手术室、供应室,要什么没什么。李良跟着当时的站长跑了10家乡镇卫生院,借了11万块钱,跟个小鸟衔枝似的,一点点买,一点点凑,白天出去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晚上组织他的“娘子军”买了棉花扯了布,一起缝病房被褥——经费有限,钱得花在刀刃上,能省着花就省着花,能掰开花就掰开花。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艰难筹备,1995年4月8日,妇幼保健站更名妇幼保健院。
战场有了,队伍齐了,看他在这里,要打一场怎样的仗,带着妇保院,是生还是死,是创造历史还是成为历史。
考验李良的时刻正式到来。
妇保院正式成立的第一天,便迎来了第一例手术患者,“是酒厂的一个小嫚儿,畸胎瘤。”与李良日后做的近两万台手术相比,这实在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手术,但他却记得异常清楚,因为这台手术,实现了妇保院的“开门红”,用现在的话说,也彰显了一把“存在感”。
当然,建院之初的妇保院也无力开展复杂手术,硬件设施跟不上,人手也短缺,十几号人常常处于随时应战的紧张状态。当时以护理身份跟随李良一同到妇保院开展工作、如今已经是妇保院副院长的宋玲回忆说,尤其在建院最初的三年里,“平淡的时候少,惊心动魄的时候多。”当时能值病房夜班的只有三人,李良又是全院唯一能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他的忙碌与压力可想而知。“那时候我腰上挂着BP机,24小时听班,BP机一响我就回来。”干事创业的激情常常让人忽略劳累疲惫,这些年一起走过创业岁月的老同事、老下属王晓光也回忆起那段时光,“那会儿生孩子一般在乡镇上,没有紧急情况也不往我们这里送,一送来也都是急的,白天就不用说了,晚上一来了手术,李院长就去拍我家的后窗户,他负责手术,我负责麻醉,两人搭班子,常年睡不了个安稳觉。”
建院第二年,妇保院才从乡镇卫生院调上来一名有外科基础的女医生,缓解了手术压力。妇保院家底太薄,发展的最初几年,无比吃力,身为业务骨干的李良,八年没有回家过过年,第九年终于可以有机会和家人一起过年了,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又接到同事电话,说是一位产妇重度子痫前期,术中子痫抽风难以控制,李良在电话那头遥控指挥了一场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三年后,借调期满的其中一位同事,带出徒弟以后,离开了妇保院,宋玲也多次犹豫,她真的太想离开了,“说来病号,李良院长第一个就冲上去,而我一听到电话就心悸,不堪回首的三年。”但是离开的话宋玲始终说不出口,“看李院长太不容易了,我是他的战友他的兵,不能让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几年后,妇保院的接产、分娩在跌跌撞撞中渐渐发展起来。这位陪同李良一路创业至今、爱院如家的战友说,“如果重新选择,从一开始我就不会选择到妇保院,经受了太多磨难了。”
“但是我还是会选择跟着李良院长创业。”她又补充道。
李良要承受和付出的,要更多,李良属牛,宋玲常常对李良说:“你就是豁出命去了,一头老黄牛,拉一辈子的犁,操一辈子心。”
1999年,妇保院本院一位李姓职工生产,因重度高血压、乙肝功能严重障碍,在剖宫产术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李良一边组织本院职工献血,一边联系飞机场部队,飞机场拉来了50多名新兵参与献血。“我就想把她救活啊,有了血源她就死不了,自己的职工再救不活,那我们还干什么干?”两磅纱布,一点点填进肚子里,再一点一点抽出来,谢天谢地,经过三场手术、四天四夜的抢救,14000cc血液的支撑,这位职工终于被大家从死亡线上硬生生拽了回来。
而累瘫在手术台前的李良,脚早已肿得塞不进拖鞋。在那以后,多年的手术生涯长时期的站立,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需要常年在腿上绑上一圈又一圈的袜子,以减轻酸胀带来的疼痛。而常年的超负荷工作留给李良的,除了静脉曲张,还有心脏里的三个支架。
在后来的病例研究里,来自上级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李姓职工的病例能够抢救成功,是极其不易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成为妇保院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一个转折点——技术提升、人心凝聚,参与其中的同事们说,妇保院像是“转了运”,发展驶入快车道。
掏出心:
“我是O型血,万能血,谁都可以取。”
1995年夏末的一天,百尺河镇一名孕妇胎盘早剥、产前大出血,抢救过程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命悬一线,急需用血,20世纪90年代的血库机制还不健全,手术台上的李良一边找人紧急寻求血源,一边毫不犹豫地抽了自己的血,“针头刚拔下来,针眼儿还在出血,李院长又回到了手术台。”参与抢救的护士朱加美看到这一幕,眼泪夺眶而出。从下午五点抢救到凌晨一点,李良前后两次为这位产妇献血,“抽了400cc,不敢抽了,还得继续手术,眼有点花了。”
李良自己也记不清楚曾献过几次血,有时在手术台上,有时去流动血站,他知道血对于救命的意义。“眼看着就要死了,怎么办?”除了撸起袖子献血,李良想不出其他的方法。“我是O型血,万能血,谁都可以取。”
为了他的病号,他献出血,掏出心。
诸城妇幼保健院位于诸城市东关大街南段,东关大街贯通市区南北、宽阔畅通,但司机们却对走妇保院那段路心有顾虑——那里常年交通拥堵,别说机动车要在路边打着双闪等停车位,就连电动车找个放车子的位置都难。
到这里生孩子的人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这里一年出生12000多个孩子,是整个潍坊地区分娩量最高的医院,诸城每年有近80%的孩子出生在这里,日照和临沂不少县市区也有很多产妇选择到这里生产。
对李良来说,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尤其是对危、急、重产妇的抢救成功,让他在社会上积累起极高的口碑,在诸城,生孩子没人不知道李良,身边的孕产妇们笑称李良是“广大妇女的贴心人”。“当时我生孩子那会儿,情况不是很好,亲朋好友不放心,想让我到外面的大医院生,我就跟他们说,李良就是‘定海神针’,哪怕我遇上凶险状况,我也敢把俺娘俩的命托付给李院长。”
李良尤其是农村妇女的“贴心人”,前些年跑遍了诸城的乡镇卫生院,乡镇上一旦遇上危急孕产妇,一个电话打来,李良带上急救包就往乡镇跑,他总有办法化险为夷,保母婴平安。
2005年,李良正式接任妇保院院长职务,由于之前积累的好口碑,农村来的孕产妇就愿意到妇保院生孩子。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不再承担分娩工作,但李良对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妇女患者的牵挂却没有改变,多年来,他结对帮扶桃园卫生院,派妇科医生到乡镇坐诊,一待就是一个月、两个月,而妇保院升级替换的诊疗设备,也都免费送给了乡镇卫生院。
认识李良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认识的人掏心掏肺,对不认识的陌生病号,只要到了妇保院,那就是他的家人。
妇保院常年的广告词里,一定有这么一句:“生孩子到妇保院,住院免费接,出院免费送。”这句话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来自偏远农村的孕产妇。2018年1月底,一场大雪普降龙城,皇华镇一位产妇雪后第二天执意要出院,李良考虑到接送孕产妇的大型救护车底盘高,雪天走村路容易重心不稳,为安全起见,专门另外找了车护送产妇回家。他常说:“我是农村孩子,知道那些来自农村家庭的妇女不容易,我们要格外为她们着想。”
领导同事们都说,李良身为院长,想着怎么发展妇保院,更想着怎么为孕产妇和病患省钱。人人都知道到妇保院看病、生孩子,服务好,价格还低,但不知道他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怎样的勇气和魄力。他在妇保院实行药品零差价,让利于民,从源头上堵住“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现象的发生,2017年,全院药品收入仅占医疗收入的8.4%;百元收入耗材消耗,国家、省、市划定的标准是不高于20块钱,妇保院控制在13块钱。无论是控制药占比还是控制耗材使用,妇保院都走在了全省医院的前列。
李良的作风感染了身边的同事,王晓光的话大概可以概括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李院长是个干事创业的人,跟着他,我们感受到职业价值带给人的成就感、自豪感,钱挣多少是多?我们全院都愿意让利于民。
不仅对来到妇保院的病患以一片赤诚之心对待,就连在结对帮扶上,李良都不遗余力。密州街道逄家沟子村是妇保院的党组织连建村,这两年,妇保院为这个村修了路、打了井,买了联合收割机,还为全村人交了医保,每年免费义诊、村里人一提起李良,连连赞他是个好人。
这是李良的本色和底色,他重情义远胜过利益,他为人朴实真诚,待人热情豪爽,好得让人觉得“受宠若惊”。当年他就是凭个人品质和一份医者的担当,赢得驻诸飞机场部队的信任,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建立起深厚感情。直到现在,妇保院仍传承着拥军传统,与驻诸部队保持着鱼水一家亲的情义。
拓出路:
近30年交出一份答卷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李良的业务能力始终走在妇产科的前沿,常年在临床一线,他一次又一次目睹了产妇生产的艰辛,尤其是剖宫产手术带给产妇的痛楚。他牵头改良手术,将竖切口改为横切口,减轻了产妇术后恢复的痛苦。
他先后撰写了《改良剖宫产376例研究》等论文1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牵头主持开展的“右顶膀胱剥脱式剖宫产术”“大子宫经阴切除术临床研究”两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潍坊市科技进步奖。
他带领妇保院从一穷二白走到现在,深知大楼可以盖,设备可以买,但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和技术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他亲自带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并不计成本地送他们到大医院进修、学习,也邀请名家名师到妇保院讲课。妇保院的医生们,见了李良,会叫他一声院长好,但更多的是喊一声“老师”,他带起了李桂芬、郑晓瑛、魏秀玲等一批妇科、产科方面的诸城名医。
他严肃纪律,对职工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常说,“分娩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医护人员容不得半点疏忽。”
铁的纪律锻造出铁的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是我们妇保院的传统。”这是全院的共识。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李良所要考虑的更多,用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把诸城妇保院发展成一家怎样的医院?
“有个农村妇女来找我,说自己得了孕期糖尿病,我一问,她怀孕期间胖了四五十斤,光知道加强营养了,正常胖25斤左右就可以,但是她不懂啊。”李良常常面对这样的情景。
2009年7月25日,林家村镇大脉崖沟村一位村民的儿子出生后,病情危重急需救命,但是这个家庭特别困难,想要放弃治疗,眼看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就要没命了,李良立刻发动全院职工捐款,短短几个小时就为孩子筹得11290元的救命钱,孩子得到救治,几天后康复出院。
他同情弱者,常常被人唤做“有菩萨心肠的人”。工作这么多年来,他见过太多不懂孕期保健的孕妇,也见过很多有出生缺陷的孩子,他一方面想着怎么能帮帮这些孕妇、孩子,一方面想着怎么能够早介入、早预防。
李良说,我们要将服务延续下去,而不是着急赚钱。他的发展理念,不仅是把妇保院发展成为一家“专职生孩子”的医院,更要发展成为护佑妇幼健康的民生工程。
于是他拓出了这样一条路:在做好“生产”这个环节的同时,注重妇女保健,注重儿童保健,致力于将科学孕育、科学育儿的健康理念植入广大妇女的心中,将“孕、产、保”服务链条做全。
回首妇保院走过的路,可谓顺天应人。2007年,诸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国率先与计划生育服务站合并,资源重组激活了妇保院的发展潜力,提升了妇保院的发展空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助推了妇保院的发展。
而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项惠民政策陆续推出,妇保院作为政策的“落脚地”,抓住政策东风,实现快速发展。
2011年,妇保院新大楼投入使用,有足够的场地开拓妇科保健、儿童保健新业务。李良关注弱势儿童的多年夙愿也得以实现:他终于有了场地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怀。2013年4月,医院投入50万元成立“诸城市妇幼保健院脑瘫医疗救助基金”,切实帮助解决脑瘫患儿的医疗救助问题,推动脑瘫救助与健康扶贫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2012年,他以高瞻远瞩的思维推进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战略合作,引进超早期宫颈癌筛查、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48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无创产前基因监测等系列公益项目,填补了县域技术空白。仅近两年,48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已免费落实2.5万余人、合计减免费用约1500余万元;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近1.9万例、合计减免费用约456万元。
医院还投资1000余万元对儿童保健中心升级改造,为潍坊市婴幼儿养育工作现场会提供了现场、被评为“山东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在落实卫生计生普惠项目、保健服务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品牌拓展公益服务的同时,医院又适应群众需求,开展了月嫂、残障儿童救治、远程胎心监护等10多个服务项目,深受群众信赖。
诸城及周边妇女、儿童,不用跑到大城市,在家门口上就可享受与一线城市接轨的妇幼保健服务。
李良是胶东人,作为一个“外来户”,他把一家曾经门庭冷落的妇幼保健站发展成为如今享誉一方的妇幼保健院,身边的朋友都说,李良不容易。这份不容易,是血库机制不健全时期,四处借血的碰壁再碰壁,是建院初期的彻夜不眠;是开拓新业务时候的早出晚归。盖新楼期间,他殚精竭虑,彻夜难眠,监督新楼电梯试运行,他曾从电梯上摔落……他和他的姐妹弟兄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换来妇保院成绩不断:全国科技大练兵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医院……连续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药占比全省最低……我市也因此获得全国科学育儿试点市、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等称号。一项项闪光的奖牌和优于省、潍坊市平均水平的指标,与低调的李良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近,市政府新提出的在诸城北部城区建妇幼保健分院的规划摆到了李良面前,诸城妇幼健康工作如何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更好地服务于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又成了李良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文章的开头,我们曾问,李良带着妇保院将会走向哪里,是生还是死,是创造历史还是成为历史。
妇保院是一个与“生”打交道的地方,“我一看到孕产妇内心就会有种幸福感,她们带着希望来到我们这里,保母子平安是我最大的追求。"“平民布良”是李良对自己的评价,乍看不太容易理解,细细琢磨,品出其中况味:一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仍旧可以尽自己所能,传递良善,医者仁心,杏林春满。
800余名在职职工,一栋现代化大楼,这是李良的队伍和战场。他用30多年时间交出一份答卷。
综合门诊病房大楼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