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 建设科技龙头 做好“农业+”文章
本网讯 (记者张永鹏 通讯员耿娜)常山与泰山、五莲山并称三姊妹仙山,又因苏轼知密州时在此求雨、狩猎、赋词而闻名,是国家4A级风景区。南湖区整合常山资源,按照“生态优先、产业融合、农旅一体”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环常山农业“新六产”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该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共有23个村,12500人。示范区以果品产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新六产”为主要业态,实施“一三五一”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培育一个特色产业
立足常山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以矮化苹果为主的万亩果品生态产业园。目前,已流转土地1.4万亩,栽植各类果品5000亩,今春即可基本栽植完毕,夯实了“新六产”发展基础。积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规划建设了占地5200亩的苹果乐园、2160亩的东方田园、1500亩的永辉农场、2000亩的邦发田园和1600亩的西域风情园等5个大型田园综合体。
建设三个科技龙头
立足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投资2.1亿元,先后建成国家级农林科技、东方苗木和半岛花卉3个大型种苗孵化器,建设智能育苗温室10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000亩,年培育种苗2000万株,逐步打造成为江北重要的种苗基地。其中,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长期与中国农科院、山东果树所等开展科技合作,利用先进组培技术,年可繁育优质脱毒苗木1000万株,辐射周边现代果业发展10万亩,拉动农民增收20亿元。
做好五篇“农业+”文章
“农业+文化”。结合苏轼文化、常山文化和农耕文化挖掘与开发,投资8亿元,建成了收藏百万件古代艺术珍品的常山文博苑,成为全国大型民间艺术收藏馆之一;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金查理和欢乐海洋两个特色小镇,提升了文旅产业品味。
“农业+旅游”。以田园综合体为主要模式,加快推进常山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和采摘休闲观光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500亩以上的农业旅游项目15个。
“农业+民俗”。挖掘常山浓厚的民俗底蕴,打造东山坡等5个民俗村和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建成农家乐餐饮店38家。
“农业+服务”。先后培育农机、劳务、销售等专业合作社12家,规划建设占地70亩的仓储物流加工中心,为果品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农业+聚合”。“新六产”的发展,使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完全改变,为此规划建设占地1800亩的扶河生态小镇,承接示范区居民的居住聚集融合。
实现一个根本目标
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注重健全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获得感”。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各级惠农政策发展果品产业,先后培育了60多个果品种植合作社和大户;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由土地合作社统一租给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经营,农民获得保底分红并可优先到园区打工,享受“保底分红+工资”的双份收入。目前,示范区80%的土地已流转,有2000多名农民就地进园打工,人均年增收6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400余万元,村庄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居民满意度幸福感明显提升。
示范区的建设,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南湖区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努力将该区打造成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