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深入实施社区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镇街驻地为支撑、城乡社区为基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53.98%。请看——
新型城镇化的“诸城模式”
本网讯 (记者王槐德)近日,在密州街道的中央商务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工地,记者看到大型运输车正来回穿梭于施工现场,工人们不停地忙碌着,机器的轰鸣声、钢筋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这是密州街道旧城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诸城市加快推进以“城区—镇街驻地—农村社区”为框架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工作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诸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按照全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深入实施社区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镇街驻地为支撑、城乡社区为基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53.98%。
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把社区化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抓手,立足城市总体规划,从基础设施、生产布局、公共服务、组织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着手制定完善全域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构筑起以“城区—镇街驻地—农村社区”为框架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目前,城市规划区内,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13处镇街驻地、235个城乡社区都完善了详细规划。
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将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便民服务和相关政务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建立“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为民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序推进聚合居住。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在社区人口密集、设施完善、条件便利的居民点,规划建设社区聚集融合区,努力打造就业、就学、就医、居住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综合体,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培育社区产业集群。已培育起100个特色产业社区,15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产业工人。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社区内集中集聚集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市高效农业达到74.2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0家,培育专业合作社1350多家,流转土地35.7万亩。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发展社区服务业,培育起社区商业网点450处、农家店700多家。
提升城镇功能品位,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撑。加快镇街驻地改造提升。以镇街驻地楼宇建设、水系治理、生态绿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品位。近年来,完成镇街驻地拆迁改造7000多亩,小城镇建成区达60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对境内21条河道实施生态综合治理;林木覆盖率达36.6%,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100公里,油路和自来水通村率均达100%。镇街铺设燃气管道540多公里。所有镇街、社区都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城乡污水初步实现一体化处理。建立起“社区集、镇运输、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按照“三区一带多点”的蓝色经济发展布局,在镇街规划建设24处特色产业园区,积极培育镇街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全市建成省级特色产业镇3个、潍坊市级7个。
优化机制体制,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活力。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对208个农村社区,分别选举产生社区党委(党总支)和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以及下属委员会;健全各类服务型党支部。同时,选举、调整城市社区所辖42个城区居的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实施扩权强镇,下放149项市级审批管理权限给镇街。稳步推进社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出台鼓励科学发展暂行办法,从税费、土地、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将城镇建设、社区化发展列入镇街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充分调动镇街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